陸學者:金門事件凸顯民間應多互動

金門地檢署檢察官會同榮譽法醫師,16日晚間前往相驗2名溺斃陸籍漁工屍體並訊問證人,初步認定2名死者系因翻船事故溺水死亡。(民衆提供/於家麒金門傳真)

中美高層近期頻繁會面開會,讓兩國對話溝通機制持續恢復穩定,但兩岸溝通上仍舊斷聯。尤其14日發生大陸漁民在金門越界捕魚,被我方海巡追緝導致2人意外喪生事件,大陸學者指出,這類事件一多很傷害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表示應該儘速處理落幕,同時也由此認爲,兩岸民間還是要有更多交流互動,增進溝通來提升彼此認識與民間信賴感。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16日會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稍早1月底也與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會見,中美高層的頻繁見面,凸顯兩國溝通對話機制的穩定運行。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認爲,中美大國外交中的局部分歧有較趨於穩定的一個共識,認爲今年兩國互動也會比較穩定。

但從中美關係往下看到兩岸局勢,包承柯認爲,美國已經多次表態不支持臺獨,但即便臺獨在即將上臺的賴清德嘴裡不說出來,從具體行爲上,兩岸近期卻開始出現對抗形式,日前臺灣突然宣佈取消赴大陸觀光團就是一例。

他表示,從旅遊團喊卡的一系列現象來看,賴清德在試圖加大兩岸對抗的因素,「覺得他有能力來對抗,但這是一種錯覺」,認爲要真正的維護臺海和平,尋求的並非是對抗而是妥協。

至於大陸漁船翻覆事件,包承柯認爲目前大陸對此事件態度仍舊剋制,臺灣方面一定要快速妥善處理,強調第一是要讓漁民家屬趕緊抵達金門探視並瞭解情形,其次是目前還在被扣留的2位漁民要立即釋放。

包承柯表示,近日王毅與布林肯、蘇利文的先後會面,應對臺海議題有更多討論與意見交換,這讓近期兩岸事件不至於衝擊臺海和平局勢,但實際影響仍非常嚴重,尤其出了人命是非常要不得的事情。當這類意外事件一多,很傷害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也顯示兩岸還是必須要有更多合作交流互動來增進溝通與民間信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