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疫苗外交在東南亞觸礁 菲國學者曝原因

菲國學者認爲,大陸疫苗有效性、產能不足、潛藏政治代價,加上美國正積極趕上,想要在東南亞推動疫苗外交窒礙難行。(圖/路透社)

菲國衆議院外交政策前顧問海理查(Richard Javad Heydarian),5日投書「半島電視臺」。文中指出,由於對中國大陸疫苗有效性、產能、潛在政治代價的質疑,結合俄國疫苗積極與陸競爭、美國等西方國家迎頭趕上,北京疫苗前進東南亞不但頻頻受阻並延期,疫苗外交恐怕沒有北京期待的那麼成功。

2020年5月,全球正處於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巔峰期,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則宣佈大陸很快會提供安全而有效的疫苗;其中,又以發展中國家爲提供重點對象

爲達此目的,習發動大規模國家資助的運動,除分配大量補助金外,更集結22家藥廠與研究機構之力,展開多達17項疫苗計劃。部分大陸鄰邦領導人因習近平一番話而感到安心,並期盼與北京的良好關係能讓其儘快取得疫苗。2020年7月,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更宣佈,在大陸的協助下,菲律賓12月就能恢復正常。

儘管大量資金投入與對北京疫苗的強烈期盼,疫苗外交併沒有取得想像中的成功;至少在東南亞地區並不順利。由於對疫苗如何分配、有效性、價格與潛在的「政治附加條件」的懷疑,疫苗前進東南亞受到極大的阻礙。

相較之下,其他強權正加快腳步、迎頭趕上疫苗生產,並擬定具體計劃提供疫苗給發展中國家;海理查認爲,這將很快爲大陸在東南亞與其他地區疫苗外交帶來嚴峻的挑戰。

隨着新冠肺炎的爆發,各地爆發反華情緒;爲此,北京開始經營自己爲人類救世主形象,特別是協助貧窮而爆發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的國家,健康絲綢之路隨之開跑。繼提供全球個人口罩醫療防護裝備與篩檢工具後,大陸更積極研發新冠肺炎疫苗。

2020年,北京在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等18個國家,啓動大陸製作疫苗的試驗。其中,東南亞最大國印尼成爲大陸臨牀試驗的主要樞紐,多家大陸疫苗藥廠在此進行疫苗實驗。

趁着歐洲國家對大陸的掌聲不停,大陸大肆宣傳海外援助爲「健康絲綢之路」,更是「一帶一路」在全球投資的一環。大陸官員強調,爲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免費或補貼疫苗,爲北京優先項目。大流行的1年後,大陸宣佈已向69個發展中的國家提供免費疫苗,並以商業出口的模式提供其他28個國家疫苗。

疫苗外交除改善全球形象外,還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截至2019年,聯合國採購大陸制的醫療商品不到2%;相較之下,印度佔全球疫苗出口僅60%。如今,大陸疫苗可望在全球市場上提升市佔率,估計將帶來逾100億美元的銷售額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中首個獲得科興疫苗的國家。2020年12月初,印尼先收到120萬劑、月底再收180萬劑。印尼國營生物藥劑公司Bio Farma,開始使用由大陸進口的原料生產大陸疫苗。

不過,在東南亞其他地方,疫苗取得卻延宕或是數量微薄。2021年2月初,柬埔寨與寮國分別接收60萬劑與30萬劑,2周後泰國取得20萬劑。至於菲律賓,則在2月底接受60萬劑疫苗,遠比杜特蒂期待來得晚。

雖然北京承諾提供緬甸30萬劑疫苗,迄今卻仍未交付。相對地,緬甸1月份自印度接受首批150萬劑疫苗。海理查認爲,大陸疫苗因產能不足而導致生產嚴重延宕;光2021年1月,科興疫苗產量僅達預期生產能力的一半,更讓人懷疑其他能量更小的大陸藥商,能否滿足政府需求。

此外,大陸同樣也有內部10億人口大規模接種的問題,而這也會影響疫苗出口。據估計,要到2022年年中才能實現大陸全民接種。雪上加霜的是,國際對陸藥商在臨牀實驗最後階段缺乏透明,感到不信賴。據國際臨牀實驗證實,科興疫苗有效性可能只有50.4%,遠低於競爭對手的90%。

事實上,即使一貫表達對北京支持立場的杜特蒂與其衛生部長,也未曾接種中國大陸疫苗。菲國醫學專家,甚至包括1名前政府高級顧問,都已公開表態質疑對北京疫苗的依賴,並要求菲國衛生當局對大陸疫苗進行另一項評估。

根據菲國參議院調查,該國購買大陸疫苗的花費遠較鄰近國家來的高,更加深人們對大陸疫苗的懷疑;隨着北京一手拿出疫苗,另一手升級在南海的侵略行動,更讓菲國民衆憂心包在疫苗外衣下的政治目的。

事實上,同樣與大陸有南海糾紛的越南,也向大陸疫苗說不。北京在東南亞的親密盟友,也沒有把全部雞蛋壓在一個籃子內。柬埔寨透過聯合國「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計劃,採購100萬劑疫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也尋求美國、歐洲與印度、俄國等來源,積極擴大疫苗供應。至於新加坡,主要依靠西方藥廠的成熟疫苗。

另一方面,隨着其他國家近幾個月的加快腳步,大陸的疫苗先發優勢可能會逐漸流失。例如,拜登政府正扭轉美國優先的作法,並恢復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援助,甚至加倍對COVAX計劃的支持。COVAX計劃提供20億劑疫苗給最貧窮的國家。

此外,美國近日與澳洲、印度與日本在四方安全對話中,發起「四國集團倡議」並矢言爲東南亞國家聯合生產10億劑疫苗。

儘管近幾個月歐洲因囤積疫苗而備受批評,但歐洲國家也有望開始增加對COVAX的支持。對北京而言,俄國也是大陸制疫苗的主要競爭對手。俄國生產的「史普尼克V」在臨牀實驗過程中更透明,也享有較高的信任度,無疑是北京疫苗外交的勁敵

作者認爲,綜合前述因素,北京在東南亞疫苗外交的成效與能力,可能都沒有一開始想像的來得高,甚至顯得有點顛簸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