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撤離矽谷 臺廠可從貿易戰中獲良機

▲從去年的第二季開始,矽谷許多新創公司就已經感受到大陸資金減緩甚至是撤出矽谷。(圖/路透社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美中兩大經濟體關係緊張,不少臺灣廠商從中嗅到商機臺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表示,要掌握稍縱即逝的機會關鍵還是在產品的利基點商業模式的建立。

德勤財顧、臺杉投資及中信金融控股公司於1月14日在矽谷共同合辦論壇,除了邀請到矽谷在地的產業社團外,也特別邀請參加美國CES展的臺灣新創團隊共同出席。翁嘉盛在會議中表示,根據臺杉投資在矽谷的觀察,從去年的第二季開始,矽谷許多新創公司就已經感受到中國陸資金減緩甚至是撤出矽谷。

翁嘉盛認爲臺灣在技術人才及對工作投入的文化都有很強的優勢,但重點是新創團隊必須先釐清市場、建立出對的商業模式。很多企業只強調產品優點,但「這和現有的技術有何不同?利基點在哪裡?這不是團隊裡有幾個博士就可以解決的!」

美思科技創辦人兼CEO王智弘說,雖然臺灣醫院的照護體系規定及文化上和美國不同,但是臺灣在醫療體系的相關規定上是與國際接軌。爲了順利進入美國市場,美思科技找了兩家美國合作廠商並且也持續在美國的醫學界發表產品的相關論文,建立起一定的信譽基礎,這些都有利於後續美國市場的開拓。

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認爲,企業界在商言商,美中貿易戰確實對臺灣企業提供了一個機會,但臺灣也必須在投資環境資本市場及人才培育上都做好準備,纔有辦法把握。 希望新創企業要先清楚「要做什麼?」再去思考「在哪裡做?」而臺灣的優質人才會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最好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