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流行的背後
(圖/作者提供)
春節假期返回臺灣之前,我已經想好要做一組專題:去多拍些在臺灣街頭巷尾的「新一代」大陸食品。什麼叫新一代呢?不同於從小看到大的山東饅頭、山東牛肉麪、還有四川菜雲南菜這些中餐廳,我想去找臺灣最近幾年纔出現的大陸食品。
這些並不難找,熱心的朋友A幫我拍攝了便利店賣的魔芋爽零食,熱心的朋友B拍給我臺北市區的網紅酸菜魚店,我在夜市捕獲了兩家專門賣大陸零食的小攤販,另外在家附近的超商和超市都看過數次魔芋爽的身影。夜市的大陸零食攤,魔芋爽是主打商品,老闆表示螺螄粉的銷量也頗不錯。夾娃娃機都有魔芋爽。
對了,一位臺灣小妹子告知,李子柒螺螄粉在觀光客衆多的地方可以賣到一包200臺幣,大概摺合人民幣40多元。下次回臺好想去倒賣幾包。
在我回臺灣後沒幾天,臺灣政府就宣佈「大陸的螺螄粉從來沒有準許進口,若有市售商品,就屬於走私或是虛報」,但消息一出,反而炒高了民衆的討論度。
近日友人回秉,禁螺螄粉後高雄夜市確實有「查抄」,但新北市的部分夜市還是能見到大陸零食攤和李子柒螺螄粉的身影——其實就是處於「有的地方政府會因政治表態而配合,有的地方政府根本懶得管」之各自爲政。
有大陸朋友不解,大陸零食在臺灣賣,那又怎樣,還是很多臺灣人討厭大陸啊?不不不,對於在大陸的臺灣人而言,「臺灣人知道大陸零食」這種小事往往就讓人驚喜。
原因無他。猶記那年春節回臺,周圍的人追着你問「中國是不是都是地溝油啊?你們去那裡吃什麼啊?」——很多如我這樣的在陸臺灣人都經過滿臉尷尬地回答蠢問題的時代!
如今回臺,能看見臺灣小朋友毫無障礙地品嚐(其實我在大陸也沒吃過幾次)的衛龍魔芋爽和辣條,當然欣慰微笑、抱緊臺灣朋友,「爾等終於明白了」!
近年來,我們這些往返兩岸的臺灣人所付出的溝通成本,越來越小。以前回臺灣得跟人解釋何謂「牛叉」,如今臺灣朋友會痛批自家老公「簡直是個傻叉」。
有臺灣作家寫道,她曾問一票國中生們,最討厭班上哪種人?這幫臺灣國中女生整齊劃一地回答——「綠、茶、婊」!
而今臺灣年輕一代雖然對對岸抱持強烈偏見,但瞭解日增,兩岸用語、飲食、流行文化上趨同;大陸年輕一代則整體對臺趨向一個「不關心,反正臺灣跑不了」的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