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慶誼之旅的省思
馬英九總統順利完成參加教宗方濟就職彌撒的「慶誼之旅」,雖然此行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小狀況,但總的來說仍是瑕不掩瑜,圓滿成功。在不卑不亢及我方「低調、零意外」原則下,雖然馬總統有些低調,其公開發言內容亦可廣泛討論,但在現實的情況下,祝福友邦自然如此,鞏固邦誼目的亦達到,更可彰顯活路外交的成果與價值,在此行當中亦享有一定規格的尊榮,也維持中華民國基本的國際活動空間。
當然,中國大陸對於此行是不滿意的,甚至可以斷言,大陸當局永遠對於中華民國關於處理涉外關係都不可能滿意;但從這次大陸的反映看來,可以看出其忍而未發,其原因當然是維持兩岸目前基本發展情況所建立起脆弱的互信基礎所致,亦是大陸當局對於馬政府仍有期待所造成的,是剋制及複雜情緒中的一種展現。
馬英九總統做該做的事,既不招搖,亦不主動挑釁,這便是與扁政府時期最大差別,活路外交貫徹其目的希望達成兩岸互不挖牆角,雖然外交是不可能停止的,動態的競逐與角力處處可見,但總體來說,並不妨礙兩岸各項協商的進行。
教廷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況,帶有政教的色彩,更有着慈悲關懷的氛圍,彰顯出樂善助人的價值,中華民國與教廷之間七十一年的悠久邦交,主要是在於宗教自由與人權等價值上產生交集;但教廷亦有所顧忌,不希望藉此與中國大陸產生衝突的局面;如今,馬總統能夠順利推展慶誼之旅,一方面固然是我方與教廷深厚的情誼;一方面也是展現出我方的體貼,不想讓教廷太過爲難;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大陸開始思考如何給予臺灣可容許的國際活動空間;一個成功的慶誼之旅,來自各方面的努力及配合,也是天時、地利及人和條件的水到渠成。
慶誼之旅之後,臺灣方面必須思考如何未來能與教廷建立更深厚的友誼;另一方面也必須留意這是否意謂大陸當局已經開始思考並着手在可容許範圍內給予臺灣活動空間?企圖使兩岸互信基礎加深、善意更加強化;兩岸外交間的本質性矛盾隨時出現,歸根究柢還是大陸對臺政治定位,應當如何看待中華民國?而臺灣又該如何看待中華人民共和國?
總之,誠如馬英九總統所言,「外交是長年的累積,沒有奇蹟」; 活路外交在於與中國大陸求同存異,尋找共同處;根本的出發點就是以談判代替對抗,希望兩岸能從無謂、激烈又耗損雙方情感的外交角力戰中轉變成一個可以雙贏的機會,這雖然是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但這是我們所希望的臺灣夢,替兩岸人民尋找新路徑。
中華民國很久都沒有出現在國際活動中,帶有相當的遺憾與無奈,更有着不足爲外人道的辛酸,這麼多年來,在內外環境交迫下,致使許多活動都以低調方式處理;今日慶誼之旅總算得到一個較滿意的結果,令臺灣多數民衆感到欣慰。兩岸間的糾葛與紛擾,雖無法短期解決,但一點一滴發展與累積,最後絕對會有較爲正面的結果;職是之故,一個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絕對有助於兩岸民衆的共同利益,當然臺灣方面也會從大局出發,慎重地處理有關的敏感問題,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局面,這是體貼與諒解的展現,更不希望讓各方爲難,甚至爆發激烈對抗與衝突的局面。
因此,深盼大陸方面能夠了解臺灣多數民意,如此方能在「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展現成果;而臺灣基本的生存發展必須得到確保,那麼活路外交及外交休兵才能繼續發揮功能,當然兩岸關係自然也就能夠穩中求進,朝向正面發展。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