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朵寫週記-《父後七日》又寫又導,阿梓超屌!

前幾天端午節,貓耳朵吃到了鄉下奶奶寄來的肉糉,心滿意足,忍不住流下了思鄉淚水。注意,這是貓的眼淚而不是鱷魚的,所以接下來我沒有要耍什麼毒舌,是要推薦一部有濃濃鄉土味喜感中見真情電影父後七日》啦。

會寫作的人不少,但會寫作又會拍片,而且能夠把自己的散文拍成電影的人,貓屈指算了一下,臺灣大概就只有劉梓潔了。想當年,〈父後七日〉勇奪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之後這文章迅速在網路上傳開,簡直引來淚水浩劫。看的人不是哭到鍵盤淹水,就是在辦公室躲到廁所擦眼淚,這位新銳作家也從此人氣暴增。

文章中寫到她在父親過世後7天內,回到中部農村裡,面對各種哭笑不得的傳統葬儀,最後思念父親的情緒終於潰堤。後來,梓潔姊姊找來朋友合導,把〈父後七日〉改編成劇情長片場景就在她的家鄉。爲了重現葬禮畫面,她的親戚家族下海幫忙,開葬儀社堂舅自然是葬禮場面頭號顧問媽媽阿姨則忙着幫忙摺紙蓮花,連外公也在戲裡軋一腳……。看到這些俚俗的喪葬情節,貓耳朵真是又想哭又想笑,一條手帕手裡扯了半天,心情很複雜咧,喵~。

最近,《父後七日》入圍了臺北電影節百萬首獎,還受邀到香港韓國加拿大影展,接着將在臺北電影節和全臺上映,劉梓潔的首部散文集《父後七日》(寶瓶)也即將在8月出版。喵嗚,真是影視文壇的雙棲才女啊!

其實,不必貓耳朵說,大家都知道,劉梓潔曾經是開卷同學,當年她爲了實現拍電影大夢,揮別開卷,貓耳朵聽說開卷姊妹花一面捨不得,一面還搶着演路人甲、路人乙呢。看她如今闖蕩文壇星河,貓耳朵與有榮焉。乾脆,今晚就拎幾條鮮魚,去找她喝酒慶祝吧,呼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