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空將建3.9公尺人行吊橋 北市都委會今審議通過

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規畫興建長390公尺、寬3.5公尺、橋墩高10至50公尺的人行吊橋,銜接貓纜貓空站以及天恩宮,預估2027年完工,今(27)日獲臺北市都委獲通過。(黃敬文翻攝)

貓空地區爲臺北市重要觀光休憩勝地,但因山區道路狹小拓寬不易且區域內停車空間不足,常發生人車爭道情況,爲此當地里長提議興建「貓空人行跨越吊橋構想」,爲此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規畫興建長390公尺、寬3.5公尺、橋墩高10至50公尺的人行吊橋,銜接貓纜貓空站以及天恩宮,預估2027年完工,今(27)日獲臺北市都委獲通過。

大地處表示,南里里長張佳南在2020年參與式預算提案提出建置貓空人行跨越吊橋構想,經市府納入「三貓計劃2.0」,期能改善指南路三段38巷及40巷人車爭道情形,同時提升民衆於貓空地區休閒遊憩體驗品質。

大地處指出,文山區貓空人行跨越橋的起點,規畫自貓纜貓空站旁景觀平臺向外延伸,爲斜張橋型式的景觀高架棧道,長度約390公尺、寬度約3.5公尺,橋塔處設置景觀平臺,供民衆舒適地欣賞貓空茶鄉山景及遠眺臺北101,終點位於天恩宮旁指南路三段38巷產業道路,串聯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壺穴步道等地景,並與近年逐段完成的人車分道形成環狀人行觀光路網。

該案進入都委會審議時,有委員認爲人行跨橋類似天空步道,雖可增加亮點設施,但是否真能振興地方觀光、減少私人運具使用、解決交通壅塞仍是問號 ,且跨橋寬度約3.5公尺寬,若僅作爲人行使用不需太寬,建議市府從輕量化思考;另外也有委員指出須注意土石流潛勢溪流位置;有委員提醒仍需要完整交通計劃,例如「只上不下」或「只下不上」等規畫,纔可徹底解決。

對此大地處迴應,現在貓空西側樟樹步道人潮較多,反觀東側較少,因此希望建橋引流,另外吊橋寬度是否減量將與在地溝通;土石流的部分後續也會持續觀察;針對交通問題,將與交通局做進一步規畫。

最終都委會主席、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裁示通過,同時提醒會中所提的交通以及減量意見,大地處需與交通局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