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美商品價揚 陸商轉向其他國家尋替代品

貿易戰將導致中國大陸廠商轉向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徐溱謐/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貿易戰其中一個關鍵目標,就是向北京施壓「購買美國產品」,但中國大陸從美國進口肉品價格達數百萬美元,可能只是讓廠商將轉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分析師認爲,貿易戰可能導致全球貿易大洗牌,但因貿易體系彈性,不至於嚴重影響各國供應商

美國的豬肉牛肉在貿易戰後在中國大陸的價格非常昂貴,報復性關稅反而可能導致進口商尋找其他的肉品來源,其他的產業也有相同的趨勢

國際肉品百佑食品(PMI Foods)上海公司總經理張麗慧表示,「課稅後美國的商品價格變得太貴了,我們會尋找其他貨源,以牛肉爲例,我們會從澳洲南美洲買更多的商品,也可能從加拿大買多一點」。

針對川普對中國大陸所徵收的關稅,北京上個月也祭出報復性關稅,導致美豬價格上漲,因此百佑加食品就不再從美國進口豬肉了。張麗慧說,關稅所造成的貿易戰勢必讓其他國家受益,而美國將付出代價,「中國市場會找到替代品」。

根據美國肉類出口協會(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的數據,美國6月份出口至中國大陸的豬肉、牛肉及相關副產品價值約1.4億美元(約新臺幣43億元),約佔美國所有牛肉和豬肉出口的10%。

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伊凡斯-普瑞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中國對美國的課稅目標明顯是能夠在國際市場輕易找到替代品的商品,如肉類、大豆小麥和石化產品。

「這就是關稅的概念,你試圖傷害對方但不至於影響自己太多」,伊凡斯-普瑞查德認爲貿易戰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流動變化,但全球貿易體系是非常靈活的,因此雙方的供應商上可以自行吸收大部分的關稅成本維持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