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報復反制4大類商品 梅新育:對美貿易代價能承受

▲中美貿易升級。(圖/路透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對於美國要向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大陸商務部馬上說會做出反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發文指出,「我們反制美國的商品有4大類,而這些的代價是都可以承受的。」

梅新育11日在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網評論俠客島》表示,美國挑起貿易戰,中國反制,要承受的最大直接衝擊在於對美出口增負,「我方報復反制,對部分進口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也有可能給我們的下游廠商、消費者帶來一些負擔。」

不過,梅新育提到,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國家,憑着這基礎是不害怕美國在貿易戰中的極端措施,反而可作爲進口替代、推進國產化、或發展出口導向先進製造業契機

文章稱,其次,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宗貨物在中國市場佔有率不是很高,最高30%上下,較多的是百分之一二十,多數是初級產品,可替代性較強,這一點決定了,中國的對等報復對相關貨物供給影響相對較小,相應地對相關生產、就業的影響也較小。

梅新育分析,中國的報復反制清單中分4類,第一類純屬國計民生沒有什麼影響的消費;第二類對國計民生非常重要,但從美國進口額目前還不多、比較容易替代的商品,如穀物、肉、水產、乳、棉花、煤炭、原油液化石油氣等。

第三類是對國計民生非常重要,從美國進口額和市場佔比較高、替代難度較大的商品,最典型的就是大豆,美國大豆在華市場佔有率爲1/3左右,可能是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美國大宗貨物了。對此,中國此前做了部署,加緊擴大了大豆種植面積,同時對一系列國家大豆進口實施了零關稅

第四類是有望成爲國內進口替代契機的產品,典型如第一份清單中的汽車產品,清單中的石化、塑料橡膠醫療設備等產品。

梅新育說,中國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最大汽車生產國銷售市場,具有進一步擴大汽車生產和出口的巨大潛力,目前戰火已經蔓延到汽車業,可能不久就會有數千億美元貿易額汽車產品被實際加徵關稅,中國則在此時大幅度放寬外資政策,包括取消了在華合資汽車企業股比上限。

梅新育指出,不同國家的政策組合起來,很有可能創造一個外資汽車企業尋求在華出口導向型汽車生產項目投資大規模增長的機遇,這是值得中國產業界、中國全國招商引資部門密切關注和抓住的潛在機遇。

梅新育表示,綜上研判,可以說,中方這部分貿易反制的代價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利用得好,也可能成爲某些相關高端產品國產化的契機。

▼對於貿易戰,大陸迴應會反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