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透視/中國降稅開放背後 破美歐日三方聯手危機

▲中美貿易戰逐步從中美間衝突,擴及多邊角力。(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陳政錄/上海報導

美歐日三方會晤,發表聯合聲明劍指「不公正貿易」後,中國26日晚間公告宣佈大規模降稅學者分析,面對美國一改過去的單邊施壓,轉向「拉幫結派」,企圖拉攏多邊勢力聯手製裁中國下,中方正透過對「非美國家」的降稅開放,避免發達國家單方面倒向美國,並穩固自身經濟體質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沈國教授27日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表示,面對中美持續互相加徵關稅,貿易戰日益複雜化。日前,美國、歐盟以及日本聯合國大會期間發佈聯合聲明,顯示美方在面對「抗壓性強」的中國時,希望透過拉攏合作伙伴,給予中國更大壓力。

沈國兵直言,在美國一改過去單邊施壓,轉向拉攏歐日多方施壓下,由於三方的共同利益預計將在對華市場經濟、國有企業補貼、技術轉讓三個指控上,達成一定的共識

▲美歐日可能聯手對中國封鎖技術轉讓。圖爲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展示的工業機器人。(圖/視覺中國)

沈國兵說,中方最擔心的,就是美歐日三家聯合,完成技術封鎖、在產業政策面向上一起對付中國,尤其三方佔中國近5成的出口市場,因此絕對不能「坐以待斃」。

因此,沈國兵強調,國務院26日宣佈自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的進口關稅稅率,除表達中國持續對外開放的立場,也是爲了瓦解日本、歐盟「單方面」倒向美國,並進一步吸引外資。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沈國兵。(圖/取自復旦大學官網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卲宇受訪也分析,中國對非美國家更大規模的「差別性」減稅和開放,將有助於分化美國的衝擊,也是展現中國持續開放市場不改變的定位

沈國兵提到,除此之外,中方亦可透過加速東北亞地區的自由貿易談判,拉攏距離較近的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他進一步強調,儘管中國正透過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合作、中非論壇尋找貿易戰衝擊下的輔助支撐點,但有鑑於美歐日韓等發達國家佔中國超過5成的出口市場,應仍是中國發展的重心。

在此之下,他認爲中國可以透過加大對民營經濟、國有經濟稅費減免包括關稅、增值稅,以及在不違反WTO規則下,持續發展國家戰略級產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再度訪中 。(圖/人民日報

美日歐在25日發佈的聯合聲明中強調,一致反對採取不公正手段進行貿易行爲,並已就一些措施進行了磋商,這些措施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實施。對此法新社報導稱,美、歐、日三方雖然沒有明確點名,但是其所反對的對象,恰恰指美國總統特朗普數月以來所批評的中共。

而中國國務院26日常務會議決定,自今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的進口關稅稅率,關稅總平均稅率將由9.8%降至7.5%,預計能減輕企業與消費者支出約600億元人民幣(約2678億元新臺幣)。降低關稅的商品包括機電設備紡織品建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