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升溫 臺商有4招降關稅趨吉避凶
▲中美貿易戰升溫,會計師4招較臺商趨吉避凶,降低關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中貿易戰談判破局,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約有2,000億元的商品,加徵10%的稅率達到25%。受影響的商品多達5,700多項,幾乎影響所有產業,例如電子商品及工業設備、汽機車零組件、化學用品、紡織品等,其中對臺商影響最大的影響電子設備產品及機器工業設備與汽機車零組件都在範圍之內。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執行副總丁傳倫建議,可能考慮以下兩種進口報關程序因應,其一爲若不確定適用關稅10%或是25%,在今(10)日貨品當天或之後進入美國時,進口人先繳納25%的關稅,並同時申請後期更正(Post Summary Correction)保留彈性,得有機會申請退稅;第二是 美國報關得在10天期限內申報進口清單,可考慮等進口商品的指導原則公佈後依規定辦理。
另外,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協理廖月波則建議,臺商可以考慮4個步驟,降低關稅。
一,先彙整企業交易的資料及數據,辨識潛在受影響的產品及生產線,確認是否列在增加關稅的名單中。
二,進而評估對企業整體的影響,是否所有產品或是僅有小部分產品受影響。
三,若確定產品已經落入貿易戰影響範圍,應辨識及評估各項潛在的規劃因應方案,擬定短期、中期及長期業務策略,例如短期產品訂價策略、中期銷售策略,與長期供應煉與產地是否需改變,以減輕貿易衝突造成的影響。
四,調整同時也必須考量公司整體業務如何因應及如何落實執行的方案,包括公司內部與供應商等協調溝通,以確保方案能夠順利執行。
丁傳倫指出,因此次中美貿易戰是根據原產地,進出口的商品是否原產於中國或原產於美國,臺商企業亦可考量需移轉多少及哪些生產流程,或改變原材料的來源地等,進行價值鏈調整;長遠之計,除了美國市場外,臺商也可以考量前進其他市場,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