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博弈,雙方關係難言回暖
美國東部時間1月7日凌晨,歷時近15個小時的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紛紛擾擾的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
在競選活動中,拜登曾將俄羅斯視爲美國最大的威脅,俄方也表示對美國新一屆政府就職後兩國關係的改善不抱希望。事實上,美俄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在軍控談判、地緣博弈等多個方面。新的一年,雙方關係難言回暖。
軍控談判艱難推進
美國相繼退出《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成爲美俄兩國間唯一有效的軍控協議。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李抒音指出,軍控條約一直是美俄關係的核心支柱,軍控談判屢遭挫折反映出兩國博弈加劇的趨勢。
拜登勝選後,其外交團隊已明確表示支持美俄延長將於今年2月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軍控續約這一問題上,或許是俄羅斯更需要美國。”李抒音說。事實上,俄羅斯爲了促成雙方回到條約框架內,已表示願將“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系統納入《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李抒音認爲,儘管如此,在未來的續約談判中,美國仍有可能借此機會加大對俄核武器的限制與監控力度。
雖然俄羅斯在續約條件上誠意滿滿,但其絕不會以犧牲本國安全利益爲代價換取續約。近年來,俄在研發非對稱軍事技術與裝備方面收穫頗豐,其中不乏可替代“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系統的軍事技術與裝備選項。李抒音說:“三位一體的核力量正是俄羅斯爭取以平等身份同美國對話的重要砝碼。”俄外長曾明確表示,俄方不會將“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等武器納入《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對象。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到期在即,雙方“討價還價”還會繼續,能否在短時間內達成全面協議以延長該條約,仍需觀察。
地緣對抗或將持續
無論是美軍轟炸機多次在俄羅斯“家門口”挑釁示威,還是美海軍驅逐艦越過俄領海線進入彼得大帝灣附近水域,抑或是時有發生的相互攔截對方軍機,軍事摩擦折射出美俄兩國地緣博弈加劇的趨勢,也反映出兩國關係的緊張走向。
地區局勢一直是大國較量的角鬥場。2020年初,土耳其和敘利亞在伊德利卜爆發激烈衝突,美俄強勢介入地區局勢——美國一如既往地支持土耳其,而俄羅斯則繼續支持敘利亞。“敘利亞部署着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唯一的軍事基地,也是俄羅斯與美國爭奪中東勢力範圍的重要抓手。”李抒音表示,儘管俄羅斯近年來積極插手中東事務,但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並沒有改變,美俄兩個大國在該地區的代理人對抗仍在持續。
2020年11月,俄總統普京簽署相關文件,將在蘇丹境內建立一個俄海軍物資保障點。文件說,該物資保障點的建立有利於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具有防禦性質,不針對任何其他國家。李抒音指出,在地區事務上,俄羅斯“以攻爲守”,既是爲了守住自己在相關地區的既得利益,也顯示了其力爭以大國身份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雄心。同樣得到俄羅斯積極干預的還有納卡局勢,作爲唯一被衝突方獲准到納卡維和的國家,俄羅斯進一步提高了其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
然而,國際輿論普遍認爲,拜登政府上臺後將對俄採取更強硬立場,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緣問題上繼續向俄發難,進一步擠壓俄在全球的影響力範圍,雙方的地緣較量將持續緊張。
除了傳統領域,美俄雙方在極地、太空、數字等新領域也展開利益爭奪。
北極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在北極航道、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價值日益凸顯。更爲重要的是,北極地區對於美俄兩國有關鍵的戰略意義。經北極空域,美軍可在多個戰略方向上對俄目標實施快速打擊,是美對俄發動空天攻擊的最短路線。因此,強化北極軍事部署對於俄國土安全意義重大。2020年10月,普京批准了《2035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提出有必要在北極地區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態,駐紮在北極地區的武裝力量必須配備現代化武器。
此外,美俄雙方在強化本國太空力量建設上同樣動作頻頻。伴隨太空及相關領域技術的飛速發展,美俄戰略與安全博弈也由傳統領域向太空延伸和拓展,並逐漸形成一種“鬥而不破”的平衡關係。
李抒音指出,拜登上臺後並不會改變美俄關係的基本盤,也不會改變美對俄外交政策的基本調門。在與美國的博弈中,俄羅斯最大的訴求就是擺脫制裁,實現經濟復甦,在重大問題上與美國公平對話。“未來,拜登政府不會放鬆對俄羅斯的制裁,甚至會將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雷聲大雨點小’的制裁落實到位。”李抒音說。
總體來看,未來美俄將在軍控上保持對話、在地緣較量中頻頻出手、在極地和太空等新領域持續展開競爭。雙方矛盾根深蒂固,短時間內實難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