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值得爲了臺灣開戰

(原標題:美國不值得爲了臺灣開戰)

► 文 道格·班多 翻譯 觀察者網 郭涵

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CNDS,美國國會根據《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成立的獨立機構,由國家安全領域的非政府人士組成,觀察者譯註。)在一份新報告中解釋了,爲什麼美國民衆需要更多的知情權。儘管華盛頓每天都被鼓吹戰爭的文宣所淹沒,這個委員會卻抱怨民衆“沒有從政府高層那裡充分了解到美國國家利益所面臨的威脅——包括對美國人日常生活的威脅——以及恢復美國全球實力與領導地位所需要滿足的條件”。

國防戰略委員會的報告認爲,美國正面臨巨大風險。來自全球各地的威脅指數倍增,只有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拯救這個國家。意味着美國人必須交更多的稅、犧牲更多的自由,他們必須在驚恐中學會服從。

事實上,這是無稽之談。數十年來,美國都是最安全的大國。自19世紀中葉至今,美國始終主導着北美大陸與西半球。美國被東西兩個大洋與南北的弱小鄰國環繞,基本上不用擔心外部攻擊。

這令美國成爲歷史上最具統治力的大國。雖然解決國內問題時表現平平,美國卻在海外成爲決定性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佔據全球經濟一半的產出,這爲美國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實力奠定了基礎。當時幾乎所有的盟友都依賴美國的資金與生產。雖然今天的世界正變得多極化,但對美國本土的直接軍事威脅依然可以忽略不計,唯一的例外是各國的核武器,最主要是俄羅斯擁有的核武庫。

由於美國人長期生活在極度安全的溫室中,“9·11”恐襲事件帶來巨大的衝擊。在美國參與的衆多衝突中,僅有南北戰爭發生在美國本土,而那場戰爭早在159年前結束。拿美國與其他主要國家對比:俄羅斯、德國、中國、法國、日本、烏克蘭、伊朗、伊拉克、韓國與朝鮮,他們及許多國家都曾遭遇攻擊、入侵與軍事佔領——往往不止一次,有時甚至是拜美國所賜。

華盛頓幾乎總是在海外進行作戰,這個事實凸顯了美國的外交政策時常顯得咄咄逼人。大多數美國軍事行動與捍衛本國安全的關係不大。美國經常主動參與(而非被動捲入)戰爭,這就是爲什麼喬·拜登總統曾自豪地對記者喬治·斯特凡諾普洛斯形容:“我在掌管全世界(或者至少是宣稱在管理全世界)。”

然而,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卻憂心忡忡地宣稱:“我國面臨自1945年以來最嚴重、最具挑戰性的威脅,包括短期內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顯然,情況比朝鮮戰爭或冷戰時期更嚴重。中國被認爲是“迫近美國且全球性的威脅”,俄羅斯被視作“長期性且正在恢復元氣的威脅”,至於伊朗、朝鮮與恐怖主義則構成了“日益強大的惡意夥伴軸心”。

事實上,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警告稱:

“下一場戰爭極有可能在多個戰區爆發,涉及多個美國對手,而且很可能不會迅速結束。中國與俄羅斯都擁有獨立的全球影響力,並致力於維護‘無上限友誼’。如前文所述,兩國也同朝鮮和伊朗建立了夥伴關係。鑑於美國對手之間的合作比以往更爲密切,美國及盟友需要準備好應對由多個對手組成的軸心。”

烏克蘭方面稱,在前線拍到疑似俄軍使用朝鮮“火鳥”反坦克導彈系統 社交媒體

該委員會的報告在這個所謂的“強大陣容”前顯得戰戰兢兢:“儘管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最重大的威脅,以上5個國家都威脅到美國的關鍵國家利益,不容忽視。試圖降低部分戰區的優先級並大幅減少美國軍事存在——尤其是在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做法已經令美國的對手更加大膽,美國必須調兵回援。”

因此,美國面臨一個緊急事態,該怎麼辦?動員美國民衆!增加軍費開支!向海外派駐更多部隊!一切都需要加大力度。顯然,報告甚至認爲,我們應該準備好入侵中國和俄羅斯:“無論對手或戰場在哪裡,地面部隊依然是確保美國安全的核心元素。在大規模軍事行動中,陸軍部隊是擊垮對手的關鍵。”

然而,這份貌似令人膽戰心驚的威脅清單並沒有初看上去那麼充實。恐怖主義被列爲一個次要的全國性問題(可以理解的是,受害者個體顯然有不同的感受)。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減少在海外的行動,尤其是轟炸某個地方、佔領某個地方,以及會招致外國敵意與報復的各種紛繁的海外軍事幹涉。

美國人討厭伊朗與朝鮮的政權,但對方本質上並不想同美國糾纏。比如,如果華盛頓放棄對以色列與遜尼派海灣君主國的支持,伊朗的阿亞圖拉們便幾乎不會理睬美國。目前,拜登政府正準備同伊朗開戰,目的不是爲了保衛美國,而是爲了保衛以色列——一個擁有常規軍事實力優勢、核武器以及與主要阿拉伯國家有安全合作的地區性超級大國。

平壤之所以對美國發出大量威脅,恰恰因爲美國力量就在其家門口,在朝鮮半島內部與周邊,日夜威脅着朝鮮。如果華盛頓讓比朝鮮強大得多的韓國獨自承擔國防,美國幾乎不會再聽到朝鮮最高領導人的埋怨。美國應該做的是忽視,而不是對抗德黑蘭與平壤。

俄羅斯對美國並不構成威脅,莫斯科與美國並不存在領土爭議或無法避免的衝突。事實上,美俄兩國政府曾在聯合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與核不擴散問題上長期合作。俄羅斯是一個威權主義國家,但並不是意識形態至上的國家,也不是一個傳教式的國家。掌握實權超過25年的俄羅斯總統普拉基米爾·普京,最初並沒有對美國表現出敵意。直到北約盟國絞盡腦汁,以咄咄逼人甚至魯莽的外交政策與所有俄羅斯人作對之後,普京的態度才發生改變。

2008年,俄羅斯支持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已經存在的分離主義勢力反對格魯吉亞,並在格魯吉亞軍隊攻擊俄軍後進行反擊。在多年警告不要將基輔納入北約後,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了“特別軍事行動”,而北約確實以間接的方式接納了烏克蘭。俄羅斯政府正在其它領域挑戰拜登政府,以報復華盛頓協助烏克蘭殺害成千上萬名俄軍士兵的做法。

俄羅斯總統普京 資料圖

爲了化解俄羅斯目前構成的威脅,美國可以採取小布什在競選總統期間提出的“謙遜外交”,停止一路追求佔據主導權,直到推進至俄羅斯邊境線的嘗試。至於歐洲的安全,爲什麼一個擁有10倍於俄羅斯GDP、3倍於俄羅斯人口的大陸不能自己保護自己呢?

最後是中國的問題。就算如委員會的報告所宣稱,北京是“迫近的挑戰”,它也不會對美國構成嚴重的軍事威脅。中國已經成爲美國重要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擁有龐大而尖端的經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它的武裝力量排在世界第三,核力量正在不斷擴張。美國需要採取精準的、與多國相配合的迴應。

中美的主要競爭場所在經濟而不是軍事領域。雖然中國的軍事力量正在擴張,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構成巨大的威脅,至少沒有對美國的民衆、領土、獨立與自由構成威脅。中國政府既沒有攻擊美國的意圖也沒有這樣做的能力,征服美國的太平洋領地、將美國排除出全球市場,或是以其他方式將美國變成一個附庸國等情況都不現實。

中美存在一個軍事上的問題,但它僅僅涉及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力。華盛頓的建制派“小集團”(blob)依然認爲,“掌管全球”是美國與生俱來的特權。因此,他們的目標並不是保衛美國免遭中國的攻擊,而是迫使中國與其他“不知好歹”地拒絕美國霸權的國家屈服。

中國尋求美國所擁有的東西,即在自己的區域建立主導權。如果美國拒絕接受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存在,軍事上的摩擦將不可避免,軍事衝突有可能,甚至極爲可能發生。美國以不自然的方式在亞洲及周邊海域扮演着角色——美國事實上統治着從太平洋到中國沿海的廣袤海域。雖然從這種地位中獲益匪淺,但這並非美國國家安全的關鍵元素。因此,沒有理由爲了捍衛這種地位選擇同一個擁有核武器與強大常規軍事實力的國家開戰,尤其是圍繞對方眼中的核心利益而開戰。

美國不應該對中國影響力的增長無動於衷。相反,美國應該幫助盟友獲得必要的自我防衛能力,鼓勵他們共同合作、制衡中國。他們可以依靠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正如北京依靠這種戰略對抗華盛頓那樣。美國承諾要保衛的條約盟友中,最重要的是日本、菲律賓與韓國,但關鍵是保衛他們的主權獨立(迄今爲止並沒有受到北京的威脅),而不是捍衛爭議海域中每一塊他們宣稱擁有的岩石。美國應該根據自身的國家利益來校準聯盟承諾,避免因微不足道的議題被捲入戰爭。

最具火藥味的是臺灣議題,臺灣在“百年恥辱”中被日本奪走,它對中國大陸來說既是歷史問題也是安全問題,因爲一個由敵對勢力佔據的臺灣島會威脅中國本土。儘管北京的目標是通過脅迫加談判收回臺灣,但外界普遍認爲,如果臺灣當局宣佈“獨立”,中國大陸就會採取軍事行動。雖然沒有證據,部分西方分析人士還是認爲,中國大陸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採取行動。

7月15日,中方對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的6家美國軍工企業和5名高級管理人員採取反制措施 外交部網站

就像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中國大陸統一臺灣的軍事行動雖然會在道德上被美國人視作災難性行爲,但在地緣政治層面僅僅是一個小麻煩。從美國安全的角度來說,這座島嶼的價值在於“妨礙”中國,而不是保護美國。臺灣不值得美國開戰,不值得美國與一個帶着民族主義抱負且關係到其重大安全利益的核大國開戰。華盛頓應該嘗試其它形式的對華威懾手段,而不是拿美國的國家存亡去冒險。

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的報告警告說:“美國軍方缺乏必要的能力與潛力,無法確保有信心在實戰中威懾並戰勝對手。”有信心做什麼?美國人不應該指望能擊敗中國或佔領北京。重要的是避免中國擊敗美國並佔領華盛頓。這是我們可以避免的。

國防戰略委員會的報告就像一篇冗長的、來自美國軍工—智庫—大學複合體的軍國主義“經文”,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始終是:瘋狂地擴軍備戰與對所有國家發動戰爭。

世界可能很危險,但美國依然出奇地安全。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將其他國家/地區的敵人當成了美國自己的敵人。如何更好地捍衛美國利益?不要再把華盛頓官僚的幻想、“外國友人”的願望與美國自身的利益混爲一談。

(原文發佈在“保守美國人”評論網站,原標題:“美國最新的國防報告漏過了重點。” The New National Defense Report Misses the Point.翻譯有刪節。)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