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與兩岸兵推系列二》美選後過渡期 臺海危機或轉機(王智盛)
從11月5日美選結束到明年1月20日新總統就職前的過渡期,對於臺海關係究竟是機會之窗還是兵兇戰危?(合成圖/路透)
倒數10天的美國大選,不僅選情膠着難分,選舉的結果也牽動着全世界、乃至美中臺的敏感神經。有鑑於此,旺中媒體集團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日前舉辦的「2024美國大選與兩岸」政軍兵棋推演,更精準着眼於美國大選後,美中關係與臺海局勢的可能發展進行推估探討。其中最爲重要的,不單單只是川普或賀錦麗誰將於10日後勝出,而是從11月5日美選結束到明年1月20日新總統就職前的過渡期,對於臺海關係究竟是機會之窗還是兵兇戰危?!
持平來說,無論是在目前美國大選前的中東緊繃、俄烏僵持、乃至北韓升溫,或均可以視爲是各個國際行爲者利用美選內部激烈競爭的國際權力真空期,想方設法爭取最大的議價籌碼,來面對美選後的新變局。但不可諱言,由於從美國新任總統的出線到就職還有兩個多月的過渡交接期,近期各國之間激烈的博弈競爭恐怕還會持續下去,特別是倘若川普勝選,或是呈現2020年選舉時的僵持爭議,美國國內政治的紛擾更可能延長國際權力真空期的大國博弈。
而在這場真空期的博弈之中,我們除了已經看到俄、烏、以、朝等國都以更爲激進的手段來擴大或鞏固既有的對抗基礎外,北京更成爲舉足輕重、動見觀瞻的重要行爲者。
在兵棋推演中,我們也預想了北京究竟是會利用上述過渡期的真空,積極穿梭在上述世界各地的區域衝突,扮演起「後備世界警察」的角色?還是會火上加油地讓區域衝突延燒擴大,以進一步打擊美國在日後的威信?無論北京的戰略選擇爲何,可以確定的是,其勢必會藉此進一步積累在臺海問題上與未來美國新領導人議價的籌碼。
限縮而具體一點地說,在短期內,如何有效制約北京口中的「以臺製華」、「以美謀獨」等「美臺勾結」行爲,或許將成爲其在這段時間對臺政策的重點。
而根據過往的互動經驗及兵棋推演的預判,美臺之間在這段美選過渡交接期最可能的大致有二:一是臺灣總統與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的「互動」,二是蔡英文前總統的出訪美國。
對於前者,筆者認爲可能性不高,因爲若是當選的是民主黨的賀錦麗,由於她具有現任美國副總統的身分,受限於政治現實,幾乎不可能與賴總統通上電話;至於若是川普勝出,相信他對於當年(2016年)與蔡總統通電後的政治效應記憶猶新,恐怕也有相當困難。
至於後者,由於蔡前總統已經有出訪歐洲各國的經驗積累,拜登政府與其任內又有密切而充分的溝通,或更希望可以在其卸任之前促成此行,成就所謂的「拜登政治遺產」,因此蔡英文成行的可能性不可謂不高。
因此,接下來要觀察的,將會是北京當局對於蔡英文訪美的態度。從蔡訪歐的模式觀之,其仍維持了過去任內「穩定性」、「可預測性」 的一貫英式風格。因此北京究竟要在這個美選的權力過渡真空期,將蔡英文訪美視同爲當年裴洛西訪臺般地升高臺海緊張局勢,以向美國新舊政府強悍地宣示立場?還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反從上述國際區域衝突的折衝中,爭取未來和美國之間的議價籌碼?考驗着北京當局的戰略判斷。
更直白地說,美選後的臺海形勢,究竟是機會之窗還是兵兇戰危,其實存乎北京一念之間。
(作者爲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