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債誰埋單?外資分析師點名臺灣

美國債臺高築,若要聯準會透過印鈔方法收購,對美國財政經濟不利。(美聯社)

中國近年減持美國國債川普(Donald Trump)發動全面貿易科技戰加上美元持續疲軟,今年更是以每月百億美元左右規模降低水位,至8月剩1.06兆美元,甚至可能降到8000億左右,但美國爲因應疫情大規模公共支出又必須長期大額度舉債,那麼誰埋單?外資點名,臺灣新加坡是候選,或者美國Fed(聯準會)被迫吃下。

大陸在2018年中美關係惡化後開始有意識拋售美債,有意透過外匯儲備多元化減少依賴美元,自去年6月就已交出保持多年的美國最大債主身分。9月出人民日報社下轄國際報紙環球時報》甚至引述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奚君羊說法稱,這是長期趨勢,會減持至8000億,若有軍事衝突極端情況甚至可能全數拋售美債。

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Schroders)策略師密(Kristjan Mee)指出,美國經濟恢復速度跟不上應對疫情支出,至8月底,過去12個月滾動預算赤字已近3兆美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糟狀況,而選後又勢必得有新紓困方案出爐,只能透過發債籌錢,因此國債量可能持續保持高位關鍵問題是誰來埋單。

分析,外匯準備充足、當局會干預市場亞洲國家是可能買家,並特別點名臺灣、新加坡,從3月起顯著增加的外匯存底讓臺、星有本錢購債,若美元持續走軟,可能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增持美債,因爲這些國家央行通常透過購買美元、美債來避免本國貨幣升值過多影響出口競爭力

德意志銀行首席國際策略師魯斯金(Alan Ruskin)認爲,大陸不至於大幅度主動拋售美債,而會將新的儲備循環投入非美元資產,這樣較低調而不會加深國際緊張。他認爲若美國發行的國債大陸沒有意願購買,Fed可能要被迫自己吃下,這種國債與美元準備系統內循環長期可能引發更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