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也不生了......
文/狗蛋分蛋
前段時間,特朗普的競選搭檔,美國副總統候選人J·D·萬斯,突然被網暴了。
原因是他早年間說了一段諷刺民主黨話,被指出存在性別對立,醜化女性的傾向。後來萬斯緊急解釋,表示自己只是想指出美國的生育率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美國政治正確的事兒,沒太多好講的,惹人關注的是,爲啥萬斯如此關注美國的生育率?
深入查了一下相關數據後恍然大悟,美國人口的下跌情況,比想象中更加誇張。
根據美國國家生命統計系統的最新數據:2023年,全美有359萬人出生, 總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女性在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數)已經降至1.6左右。
這個數據,是美國自上世紀追蹤以來的最低紀錄。
美國人口大頭來自非拉美裔白人,佔比60%左右,其次是拉美裔和非裔黑人,合計近30%,剩下是亞裔、印第安等少數族裔。
傳統看法裡,非裔黑人生育意願普遍比較強,但實際上,美國的黑人也不願意生了。
細分來看,2023年,美國生育率最高的是人口比例最小的夏威夷土著及其他太平洋島民,爲2.18,其次是拉美裔。美國非拉美裔白人的生育率是1.53,亞裔1.42,印第安和阿拉斯加土著1.42。
非裔黑人的生育率僅高於白人,爲1.59。
考慮到美國是移民大國,每年都有不少人跨境生娃,這個生育率實際其實是虛高的。
另外,美國是允許青少年生育和非婚生育的,2022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決議後,部分州還有“禁止女性墮胎”的法規,其中就有一些非自願生育的情況。
拋開這些,美國生育率還要進一步打折扣。
因爲“美國夢”的存在,和有“多子多福”文化的中國一樣,老美曾經也熱衷於生娃。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總生育率最高達到過3.75以上,甚至到了2000年以後,也有長達近10年,生育率2.0以上的時期。
如果說國內是因爲衆所周知的問題,生育率踩了剎車,那美國人不生娃,又是爲啥呢?
今年6月,美國哈佛大學發佈了一份《美國住房狀況》調查報告,內容顯示:美國中等價位房屋的月供已達到約 3,100 美元,創下 30 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2024年,美國家庭月收入中位數是5000美元出頭,月供佔收入的比例達到了62%。目前,美國租房家庭大概是4500萬,能負擔起這個月供的,不到6%。
美國年輕人對高房價,也感到絕望。
這一點,反映在美國購房者的年齡變化上。上世紀80年代,美國平均購房年齡在29歲,2010年提高到了35歲。之後到2023年,短短13年時間,就變成了49歲。
年近半百纔有能力買房。
美國千禧一代(80-95年出生),也被稱爲第一代“貧窮的美國人”。2024年,美國社會整體財富值約160億萬美元,其中80%掌握在1945年-1964年出生的人手中。千禧一代,只佔有其中的10%。
這還沒排除他們揹負的大量貸款。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美國學生貸款總額高達1.7萬億美元,僅次於房貸。
因爲教育市場化和私有化,美國高等教育費用一直很高,大部分美國普通家庭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貸款上學,在25—29歲的美國年輕人中,就約有43%揹負着學生貸款,畢業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也都是忙於工作還債。
平均收入上,2024年,美國16-35歲月平均收入爲3800美元左右。看着挺高,但是掙美元花美元,這個水平低於美國中位數,也低於平均值。可以看到,正值生育年齡的年輕人,一個個當了月光族。
自己的日子都緊巴巴,誰還有心思生娃?
有研究發現,社會平均工資和生育率,也有非常密切的正相關關係。
比如美國拋開通脹因素,2000年後社會平均工資的高點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一路下滑,而美國真正意義上出現生育率下滑,恰好也是在2008年前後。
這一點,在很多國家中都有體現,比如德國、日本,國內生育率明顯滑坡的節點,大概在2017年前後。
當然,文化因素也是不能忽視的一點。
這幾年,歐美大搞政治正確,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羣魔亂舞,三人行、青毛獅子精,給解說都幹無語了。法國普通民衆都這樣嗎?並不是,各大社交平臺上,法國人自己罵的多了去了,搞成這樣,無非就是政客表演節目,拉攏少數羣體選票而已。
美國更嚴重,截至2023年,全美50個州,公開聲明自己是LGBTQ的官員超過1200人,沒點兒性取向問題,都不好意思當官。
政客們爲了部分選票,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風氣。如今的美國,沒錢的形成躺平文化不生了,還有一批性別都搞不明白的,生育率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有美國政客高喊,美國的愛國熱情影響了生育率,表示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人人愛國,現在美國人的愛國心,遠不如二三十年前。究竟是誰影響誰,還是互相影響,這事兒真不好說。
唯一能說的,前幾年有人覺得美國非裔黑人的生育率遠高於白人,未來美國會變成黑人的美國。現在白人不生,黑人也不生,美國人口比例超過10%,生育率2.0以上,只剩下拉美裔了。
繼續下去,未來的美國,可能會成爲墨西哥人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