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領取健康包時 一位美國學生也湊了過來……

作者:郎朗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目前,美國已有逾78.7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數超過4.2萬,疫情形勢頗爲嚴峻。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中國學生成爲特殊的羣體,有人選擇回國,有人選擇留守。樊星(化名)是絕大多數選擇留守當地的留學生之一,目前正在美國西北大學讀研究生,爲了學業,她從春節前就沒有回國,見證了疫情在美國發展的整個過程。

她眼中的美國疫情是怎樣的?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3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一位老太太走過通常繁忙的哥倫布大道。

1

這兩天芝加哥下雪了。

疫情像是一陣從冬天吹到春天的風,吹化了路面薄雪,也吹散了街上行人;以往人頭攢動的市中心,現在乾淨得只剩路面和稀少的行人。

週六下午,儘管陰天,但在芝加哥最大的公園裡,有人在滑滑板,有人遛狗,更多的是全家出動,父母帶着小孩子們爬樹、騎兒童車,戴着護具,也戴着口罩居家令難道撤銷了?我一瞬間不禁懷疑。

3月9日,伊利諾伊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學校教學轉到了線上,期末也因此潦草地畫句點。短暫的春假後,學校通知春季學期的線上教學時間從兩週延長到一個月,後來索性決定整個春季學期都在線上進行。

我在家已經待了將近一個月,芝加哥沿密歇根湖畔而棲,上週,終於決定和朋友開車去密歇根湖邊放放風。爲避免和人接觸,也因芝加哥所有的餐館禁止堂食,只能外帶,我們從Drive-through的快餐店窗口買了食物帶走。快餐店上只留了遞送食物的小窗,能聽到聲音,看不到裡面的人。

沒想到的是,我們無法靠近湖邊——爲避免人羣聚集,芝加哥市長下令關閉了湖邊這個最受市民歡迎的跑步和遛狗地點。臨湖的停車場上,前後兩排私家車錯落停開,保證前排的車不會擋到身後人的視野。大家都坐在車裡,遠遠地看着湖水。我們三個也坐在車裡,吃着手中的外賣,心想:活着可真好!

從樊星住所處看到的密歇根湖 受訪者供圖

2

國內疫情爆發以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中國學生都無心上課。整整一週,除了在國內外各大新聞網站、微博和朋友圈瀏覽關於疫情的新聞,我在課上沒有精力做任何其他事情。1月21日上午,我正在上課,忽然看到一個留學生羣裡有人發:“芝加哥也有了。”

這名患者確診不久後,她丈夫也確診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再聽說有新增,直到2月底,確診病例突然一下子多了起來。

然而,這兩例病例在當時並未引起大家的注意。新聞媒體上,相關消息僅僅是報紙或網站上某個不起眼角落的豆腐塊文章。某次坐車時,司機和我聊起中國的疫情,感慨道:“幸好我們這裡沒有!”我告訴他芝加哥也有病例,他十分驚訝。

最先警覺的是當地華人。華人餐廳已經開始做一些消毒工作,有的店主會隨外賣附一張安心小紙條,說明該店工作人員身體正常,店內已消毒。

超市裡,已經可以看到有的亞裔在囤各種生活和消毒物品;至於口罩,因國內防護物資緊缺,很多華人都在當地大量購買口罩寄回國內,所以藥店裡口罩常常都是缺貨狀態。

出入公共場所有感染的風險,猶豫再三,我還是和朋友去華人餐廳吃了年夜飯。那段時間,短時間裡接收了太多負面信息,我一度陷入抑鬱。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3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一名男子走過芝加哥藝術學院附近一條几乎空無一人的亞當斯街。

3

由於前期一直在關注國內的疫情,相關信息瞭解得比較多,所以,當美國疫情暴發時,我反而比較平靜。

不過,一切來得還是有點突然。伊利諾伊州是全美較早進入緊急狀態的地區,3月9日州長宣佈這一消息後,僅一個星期左右,公立學校和大學都相繼停課。

當時正值期末,我們還在準備各種大作業和期末考試,基礎視頻課也要拍片,學校突然要求兩天內馬上歸還所有器材教務處和各門課程的老師密集地通過郵件發停課通知。

還完器材從學校出來,看着大街上一如往常的車流和行人,我有點懵,被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包圍着,美國新聞裡的疫情和眼前的情景產生了割裂。

我猜測,可能因爲美國並未經歷過“非典”,民衆沒有因傳染病肆虐帶來的創傷和因此而生的忌憚。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芝加哥政府頒佈的居家隔離令並未引起人們重視,市民的生活一如往常。這惹惱了芝加哥市長洛裡·萊特福特,她在新聞發佈會上責罵不聽話的民衆,親自開車上街對聚集在街頭的人羣喊話,要求他們立刻返家。

直到居家令頒佈,人們似乎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開始囤貨,超市衛生紙貨架上空空如也。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3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一名男子在昆西車站乘坐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hicago Transit Authority)的一列幾乎空無一人的“L”型列車。

4

口罩是買不到的,幸好我之前囤了一些。新聞中屢見報道的亞裔戴口罩被歧視,我其實並沒有很直接的感受。不過,大街上戴口罩的人非常少,第一次看到非亞裔的外賣小哥也戴了口罩時,我居然有點感動。

民衆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是受政府影響的。不久前,美國政府開始倡議大家戴口罩,但口罩短缺,所以官方還教人們怎樣自制口罩。看到街上的人們戴着各種各樣的印花布料製成的手工口罩乃至刺客蒙面巾,我雖然想爲大家的創造力鼓鼓掌,但從家庭羣裡收到過無數次的防疫指南告訴我:沒用的。但我也知道,沒辦法

自制口罩漸成趨勢,網紅、明星們也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制口罩,花樣、設計越來越多;口罩從一開始不被接受,到現在畫風突變,儼然已經成了某種時尚潮流。

中國的留學生要幸福一點。四月初,學聯在微信羣裡發了通知,可以登記領取領館發放的“健康包”。健康包定點發放,考慮到外出領取的風險,加之我自己物資還算充足,我並沒有登記。但在學聯的微信羣裡,我聽說了發包當天的一個小插曲。

“健康包”是中國給在海外的留學生準備的,所以理論上來講,只發給中國留學生。在工作人員分發物品時,一個美國當地的學生在一旁看到了,也要求領一份“健康包”。工作人員解釋了“健康包”的背景,並表示數量可能不夠,不能給他。結果沒說幾句,雙方爭執了起來,這個學生拿出手機拍了視頻,說:“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ly helps Chinese students。”(中國政府只幫助中國學生),還發到了社交媒體上。

學聯的志願者同學考慮到這段視頻如果被髮布,可能會對亞裔羣體的形象產生不利影響,最後還是選擇妥協。但在我看來沒有必要。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3日,在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一個男人走過冷清的百老匯大街。

5

出於保護隱私的考慮,美國這邊不會公佈確診病例的個人信息和活動軌跡,如果病例是超市員工或教師等,平時接觸人比較多,則會公佈其職業。

一段時間以來,新聞上不斷報道美股多次熔斷,失業人口增加,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更是呈暴發式上漲,新聞中的美國似乎陷入一種混亂,但我周圍的生活其實並沒有發生很大變化,一切都還比較平靜。不瞭解情況的家人十分擔心我的安全,隔着一個太平洋,距離更是放大了這種擔憂。

媽媽想讓我回國。但因爲馬上就畢業了,現在都是線上授課,旅行禁令也發出了,萬一回去,可能就回不來了;加之機票難買,航班也隨時都有可能取消,且沒辦法直飛,轉機路上被感染的風險也大。考慮到我這邊物資沒問題,朋友也都在,只要不出門,就沒什麼事,所以綜合評估後,我決定不回國。

其實,比起被感染,我現在更擔心的是就業問題。今年9月初。我就要畢業了,但疫情給一切都增加了不確定性——疫情發展趨勢難以判斷,能否回國也是未知數,加之疫情影響下經濟下行,失業率上升,這對即將進入社會的我來說,簡直是抽中了“地獄難度”模式。

以往的芝加哥春天來得比較晚,每年三四月都是冰天雪地的,今年卻格外溫暖,春天的氣息搔弄着人們被居家隔離令折磨的心,給美國控疫帶來了新的挑戰,大家都希望這場疫情能儘快結束,趁着好天氣,去密歇根湖邊和想見的人一起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