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人禍”之二:損人利己的“疫苗民族主義”

新華社北京7月5日(國際觀察)美國疫情人禍”之二:損人利己的“疫苗民族主義

新華社記者

美聯社7月1日的統計顯示,美國僅向10個受援國家地區發出了不足2400萬劑疫苗。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疫苗卻面臨高度過剩甚至即將過期的問題。

在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美國將大國應有的擔當和責任拋在腦後,極力奉行“疫苗民族主義”,沒有疫苗時千方百計掠取抗疫物資,有疫苗後就把疫苗當做追求自身利益、鞏固全球霸權的工具。正如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文章所說,“拜登政府仍在以有損世界其他國家利益的方式追求美國利益”。

“希望”只給自己

疫情暴發後,美國大搞單邊主義,一系列自私行爲令世界瞠目:截留他國抗疫物資,禁止本國醫療物資出口,買斷可能用於治療新冠的藥物產能,從意大利擅自運走病毒檢測試劑盒等等,給國際社會合作抗疫造成嚴重損害。

對於全球抗疫的重要希望――疫苗,美國更是自疫苗尚處於臨牀試驗階段就開始搶訂、搶購,把“希望”只留給自己,將一些不發達國家和地區推入“無苗可種”的絕望境地

美國《華盛頓郵報》此前估算,政府囤積的新冠疫苗總量足夠7.5億人接種,而美國成年人口僅2.6億。美國政府甚至在阿斯利康疫苗尚未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時就提前囤積該疫苗。

就在美國大量疫苗被閒置的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卻掙扎在沒有足夠疫苗可用的困境中。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非洲只有約0.6%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種。

幾個月來,不少國家曾呼籲美國分享疫苗,卻遭拒絕,其中不僅有鄰國墨西哥加拿大,還有歐洲盟國。據路透社報道,截至3月,美國僅象徵性地向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借”約4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根據安排,兩國要在今年晚些時候如數“歸還”。

疫苗夾帶私貨

在國際社會要求分享疫苗的壓力下,美國政府終於在5月中旬宣佈,將在6月底前向全球分享8000萬劑新冠疫苗。但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宣佈的這一數字只具有象徵意義,對於全球疫苗缺口來說是杯水車薪。美國-東盟商務委員會主席亞里克斯・費爾德曼說,與東南亞地區的需求相比,美國的捐贈數量可謂“滄海一粟”。

然而時間進入7月,美國承諾的疫苗大半仍未兌現。即使是已經交付的疫苗,也夾帶了美方的“政治私貨”。有分析指出,儘管美國政府在宣佈疫苗分享計劃時強調不謀求政治回報,但其實際做法卻難以令人信服。

今年5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美期間,美方同意爲55萬名韓軍官兵提供新冠疫苗。美國媒體認爲,美方這一舉動其實是用美國疫苗換韓國半導體。韓國電子巨頭三星準備斥資170億美元在美國設立新的芯片工廠,這恰好與拜登政府提出的加強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半導體制造和研究的政策目標相匹配

關於美國此前決定向墨西哥“出借”疫苗,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文章評論說,美國政府是在換取墨西哥加強對其與危地馬拉邊境非法移民的控制。

依然“美國優先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上述自私行徑表明,其骨子裡奉行的還是“美國優先”。去年,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多次動用國防生產法》,對部分醫療物資及新冠疫苗的生產提出要求。按照這一法律,相關美國企業必須優先滿足美國國內需求,實際上限制了這些產品及其原材料的出口。此舉不僅極大阻礙其他國家從美國獲得疫苗,也嚴重影響了美國以外地區的疫苗生產。拜登政府上臺後,這種情況仍在持續。

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榮休教授梅爾文・克勞斯5月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上撰文指出,在應對新冠疫情時,拜登政府延續了某種形式的“美國優先”政策,包括拒絕向一些重要的歐洲國家提供疫苗等。這使得許多歐洲國家質疑拜登政府所謂“美國回來了”的說法。

俄羅斯政治觀察家弗拉基米爾・丹尼洛夫在俄東方新觀察網站的評論更加一針見血:“華盛頓所高喊的‘美國優先’口號正以最無恥的有損美國聲譽的方式貫徹落實……其他國家的關切,以及聯合國發出的國際社會應展現‘疫苗團結’的呼籲,根本不在拜登政府考慮之列。”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大搞“疫苗民族主義”謀求私利、維護霸權的如意算盤終將害人害己。美國《財富》雜誌網站的評論文章指出,“疫苗民族主義”終將導致反噬,如果全球大部分地區深受疫情困擾,剩餘地區也將受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