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3萬兒童死於交通事故 王國材:別留行人地獄給下一代
交通部長王國材11日喊話,應重視兒童交通安全,別留行人地獄給下一代。(蔡明亙攝)
臺灣平均每年2.3萬名兒童在交通事故中死傷,去年達5年來高峰。交通部長王國材今表示,兒童交通安全要重點關注「被家長載」和「步行」,家長也須以身作則,兒童交通安全是政府的責任,還有努力空間,他也喊話「不要將行人地獄留給下一代」。
靖娟基金會今年問卷調查發現,22縣市中兒童整體交通安全分數最低爲苗栗縣,臺北市六都最低,另有7成學生爲家長接送,5成不想自行上下學,主因包括道路被停車佔走,會走到汽車道很危險、有些車仍不禮讓行人等。
王國材表示,兒童交通安全有2項重點,首先是當父母駕駛汽機車載小孩時,須遵守安全座椅、安全帶等措施規定,接着是「行人地獄」問題,許多孩子過馬路時被左右轉車輛撞傷,因此在執法上調整更嚴格,1年多來在各地,已養成停讓行人的習慣。
王國材提到,去年推出校園周邊150至200公尺通學步道安全改善計劃,補助地方政府檢視改善,讓自行通學的孩子能更安全,另行政院有400億元預算要做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劃,包括通學步道、人行道闢建、騎樓整平打通、路口行人設施等,盼中央與地方合作,一起整頓行人安全。
「兒童交通安全是大人和政府的責任!」王國材說,若在兒童還沒辦法對交通有適當判斷時,沒有安全的通行環境,就是政府的責任,且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更要隨時做好榜樣,現今交通安全還有很大努力空間,有非常多要做的事,盼中央、地方、民間組織與企業一起努力,「不要將行人地獄留給下一代」。
立委林月琴表示,盼將民間團體經驗帶入立法體制,全力將過往兒少權益問題逐一解決,讓公民團體們的期待付諸實現,很高興這會期三讀通過《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從工程、教育、監理和執法等面向,訂定更完善的行人設施改善計劃,例如醫療院所、學校等行人密集場所,周邊要被列爲行人友善區。立法過程中她也要求學校附近學區應被畫爲行人友善區,提供兒童更安全的步行環境。
靖娟基金會董事長林志嘉也說,兒童與大人的身材、體型及視角皆不同,不能用大人的角度來看兒童交通安全,會有所誤解和盲點,因此要透過教育和實際體驗,才能做出實際改善,靖娟基金會長年推動兒童交通安全,例如小黃帽計劃,相信和政府一起配合,一定有成果,盼兒童交通事故減少,得到安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