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國債負擔23.5萬元 今年增加7000元

財政部24日公佈國債鍾,至今年的11月底平均每人國債負擔的23.3萬元,較去年底增加5000元。(圖/吳靜君攝)

財政部24日公佈國債鍾,至今年的11月底平均每人國債負擔的23.3萬元,較去年底增加5000元;但是到了12月18日止,每人國債負擔增加到23.5萬元,增加了7000元。財政部解析,平均每人負債是屬於動態的,過去曾經更高。

財政部表示,中央政府債務舉借是用於籌資資金支應國家重大建設,以加速推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2019年舉借427億元,債務還本885億元,並計後債務減少458億元,所以去年底1年以上非自償性債務餘額降爲5兆3286億元,佔前3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29.7%。續呈逐年下降且自2009年之後首度低於30%,距離法定上限10.9個百分點。

今年到11月底最新國債鍾統計,1年以上非自償債務餘額爲5兆3808億元,加計未滿1年債務爲1100億元,至11月底平均每人國債負擔23.3萬元,較2019年底增加5000元。

以各地方政府來看,1年以上的非自償性債務餘額爲7474億元,加計未滿1年債務1421億元,債務未償餘額8895億元。六都與縣市來看,除了金門縣連江縣是零負債之外,高雄市的債務未償餘額2490億元最多,佔GDP比重1.32%,人均負債9萬元,也是各地方政府當中最高,屬於中度管理。其他縣市則是苗栗宜蘭強度管理,佔歲出比重分別爲64.17%與43.16%。

分級標準是依照地方政府1年以上的債務未償餘額比率區分全國各縣市目前分爲輕度、中度、強度及超強度四個等級。債務已超出債限,就會被列爲超強度管理名單之中,須主動提出償債計劃,中央會每月監管還債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