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劉昊然考編成功”:一概而論豔羨或鄙視都不夠客觀

(原標題媒體評“劉昊然考編成功”:一概而論豔羨或鄙視都不夠客觀

什麼時候當我們認爲“明星考編”只是一則普通新聞時,對“演員”這個身份祛魅纔算開始。

近日,有網友中國煤礦文工團2020年公開招聘擬聘用人員公示名單中,發現了新生代演員劉昊然(本名劉源)的名字,而他本人不久前在爲《情繫賀蘭》的宣傳視頻中,用“我是中國煤礦文工團的劉昊然”做了自我介紹體制內可能是長輩們最愛的工作,網友開玩笑說,劉昊然已經成爲長輩最喜歡的女婿,有房有車有編制。

在網友的評論中,有人將劉昊然的考編成功和“努力上進”“光明未來”“優秀”“勵志”劃上了等號,也有人抱有疑問,“鐵飯碗的工作有那麼香嗎”。

按照我們一般人對考編成功的理解,那便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其實,對於體制內的工作,既有競相追求者,也有毅然離開者,前幾年離開央視的名嘴張泉靈郎永淳劉建宏等就是例證,正是“有人辭官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體制內的工作並非都如傳說中那樣“又清閒、又自在、福利高、待遇好”,也未必像許多人說的那樣“人浮於事、碌碌無爲”。

不光是體制外不瞭解體制內,體制內之間也相互不瞭解。有些人以爲機關就是喝茶看報紙,有些人卻一年四季寫材料幾乎沒有見過白天的太陽。此外,不同的年輕人教育背景、家庭出身、文化背景亦或學科背景的不同,對進入體制內工作好壞與否的認識理解都是不同的。比如,來自城市農村的年輕人對體制的渴求就不一樣,知乎上“北方人可能比南方人更熱衷於進入體制內”的話題熱度不減,再比如公務員招考大戶人文社科專業畢業生,進入體制的意願恐怕也會和別的專業有所不同。總之,一概而論豔羨或者鄙視體制內的工作都不夠客觀。

對於體制內待遇的不同看法,其實也反映了不同人的觀念差異。具體到劉昊然身上,則可能有更多的解讀向度。演員行業是一個不同於一般的行業,市場化程度高,受衆廣泛,其帶來的利益也和市場直接掛鉤,其行業內部的薪酬天差地別,這種差別既是粉絲經濟的產物,也和演員本身的業務素質密不可分。作爲流量演技兼具的當紅藝人,劉昊然選擇考編,從其個人選擇來看,似乎更看重演員價值的迴歸,走一條精進演技的道路

一些演技一般的流量藝人,也許會因炒作在短時間內集聚大量粉絲,可從長遠來看,這都不是長久之計,既不利於自身的發展,也可能會給行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媒體就曾曝光過一些流量明星的數據疑團,隨便一條微博,就有上億次轉發。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人出道也不過一兩年,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是誰。

對於想在演員行業真正有所建樹的人來說,“小鮮肉”的稱號可能都不見得是誇讚。

隨着時間的磨洗,那些只靠摳圖的流量小生一定會被行業所淘汰,只有實力纔是演員的立足之本。選演技,還是選流量?選一時,還是選長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什麼時候當我們認爲明星考編只是一則普通新聞時,對演員這個身份的祛魅纔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