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深度融合是隻有起點沒有終點的持續革命

5月18日,江南初夏,曹娥江畔,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研討會暨《環球人物創刊15週年座談會,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e遊小鎮新落成的人民文創華東中心舉行。人民日報社編輯江山,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浙江省黨建研究會會長王永昌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環球人物》雜誌社副總編輯張勉主持。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右七)、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永昌(右八)等出席會議

創刊以來,《環球人物》從一本雜誌成長爲覆蓋傳統平面媒體、新媒體、文創、教育等業態的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媒體矩陣、行業旗艦,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環球人物》雜誌社總編輯謝湘

會上,《環球人物》雜誌社總編輯謝湘從內容融合、經營融合、機制融合三方面進行了分享。《環球人物》較早成立了視頻、音頻團隊,對人物進行多媒體報道,同時注重圍繞重大選題的策劃和執行,以多種形態的新聞產品、文化產品,形成傳播合力。與內容融合同步,還通過經營融合,把內容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創新了內容變現、流量變現、渠道變現、資源變現等商業模式,使媒體事業可持續發展。

解放日報社總編輯陳頌清

解放日報社總編輯陳頌清分享了媒體深化內容轉型的幾點思考。專業的媒體在的新傳播環境中,需要有更加堅定的信念和價值觀,以區別於“網絡輿情”;需要有更加專業的素養,以區別於“人人記者”;需要有更加宏闊的視野,以區別於機構辦的媒體;需要有更加嫺熟的技能,以適應網絡傳播的需求。如此才能在競爭中立足、有所作爲。

新華日報社總編輯顧雷鳴

新華日報社總編輯顧雷鳴分享了以生產方式變革助推媒體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思考。創新組織架構,新華日報各採訪部門都改爲全媒體部門,實現一支隊伍負責N個平臺改革考覈機制,體現勞動指數、創新指數,加入閱讀量、點贊數等傳播指數,激勵編輯記者“練就十八般武藝”,實現一體生產覆蓋N級傳播。重塑運作模式,建立“指揮長+值班長+參謀部+飛虎隊”全新運行機制,實現一次策劃催生N多產出。通過不斷改革,努力推動形成一體發展、移動優先、優勢互補的媒體生產傳播新格局。

浙報集團副總編輯、天目傳媒總編輯周天曉

浙報集團副總編輯、天目傳媒總編輯周天曉介紹了天目新聞客戶端上線以來媒體融合的成功實踐,包括:堅持內容創新,把內容優勢轉化爲傳播優勢;集中優質資源,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重構績效考覈機制,實現薪酬能高能低激勵機制;動真格選人用人,營造幹部能上能下長效機制;強化平臺建設,積極吸引用戶參與生產;着力推進市場化改革。天目傳媒從浙江在線剝離出來後,借鑑頭部互聯網公司先進作法,努力探索構建體制機制新優勢,充分激發了創業創新的活力。

浙江省記協副主席周詠南

浙江省記協副主席周詠南分享了人物報道的心得體會:全媒體時代“高大上”的人物報道,需要關注“低小散”平民視角。“低”即低姿態、平民化的視角。一篇好的人物報道,須懷着厚重的人文關懷,從細微處和瑣碎的生活瞬間來貼近生活,尋求社會心理認同,抓住受衆的注意力。“小”即在宏大主題裡選擇“小人物”。記錄“小人物”本身就是記錄時代。“散”即合理利用“碎片化”傳播,運用多媒體技術對聲音、畫面、圖像、色彩、文字等進行有效整合,提高新聞報道的吸引力。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分析了智能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機遇挑戰。機遇方面,2021年,中國已經正式進入傳媒3.0時代,即智能媒體時代;智媒收益初現端倪;智媒優勢在採集、製作、發佈、檢測、評估、推廣等方面凸顯;智媒發展前景廣闊。挑戰方面,智能鴻溝引人注目;人工智能技術適用領域相對有限;智媒風險不容忽視;“雙腦融合”要相輔相成。面對機遇和挑戰,要始終堅守人文主導,合理佈局重點領域,全力提供優質內容,創新拓展媒體服務

讀者代表陳宇軒

“90後”讀者代表陳宇軒講述了他與《環球人物》15年的故事。陳宇軒來自河南省中原油田,現就職於上海的一家互聯網企業。15年前,在那個僅靠紙質閱讀就可以汲取營養和知識的時代,他有幸和《環球人物》相識結緣。他說,從豫北小城到霧都重慶,從浪漫巴黎再到魔都上海,琳琅滿目的期刊裡,唯有《環球人物》自始至終陪伴着他的成長,直到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日,他依然堅持閱讀《環球人物》。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永昌

聽完大家的發言,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浙江省黨建研究會會長王永昌講述了媒體融合發展的若干特點和建議。深度融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主流媒體辦刊要把握好政治方向,同時主動深度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全局工作多側面多視角融合。深度融合同類相近媒體:一個省、一個媒體集團的相關相近媒體和資源,不應各自爲戰,而應整合統籌,共建共享。深度融合新媒體、自媒體:傳統主流媒體不但要運用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而且自身還要發展新媒體,積極主動去融合社會自媒體,形成以主流媒體爲牽引的新媒體網絡格局。深度融合政務服務:任何組織都有傳播與被傳播的需要,媒體爲黨政部門中心工作服務不是被動、單一的。深度融合特色活動:媒體融合發展不能只理解爲與新技術、新媒體打交道,其實,線下、網下人與人面對面的融合也很重要。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

會議最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作總結講話。方江山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時代發展大趨勢和信息化趨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作爲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投身媒體融合發展進程,堅持守正創新,發揮融合優勢,全媒體矩陣優勢進一步凸現;迎接挑戰機遇,把握趨勢規律,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持續探索推進,邁出更大步伐,進一步做強新型主流媒體。積極推進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究竟“融”什麼?怎麼“合”?“深”向何處?主流媒體要用主流價值引領數字時代,實現深刻的價值構建;要融入社會生產生活的全領域,在整合資源基礎上進行一場革命性實踐;要聚合全媒體時代的人民力量。媒體深度融合是一場不容迴避的自我革命,是隻有起點沒有終點的持續革命。 出席會議的還有人民日報社企業監管部主任餘繼軍,人民日報社浙江分社社長李中文,人民日報社對外交流合作部副主任李志強,上虞區委書記徐軍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報刊發行局接辦處處長廖淑媛,上虞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潘立峰,以及其他合作單位和讀者代表等共100餘位嘉賓。(文/田亮 圖/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