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狹隘做法阻礙全球綠色轉型
參考消息網9月11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9月9日刊登題爲《清潔能源在經濟效益方面改善,但在地緣政治方面惡化》的文章,作者是意大利博科尼大學歐洲政策制定研究所所長丹尼爾·格羅斯。文章摘編如下: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說法,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大幅降低,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兩倍現在是可行的。具體而言,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價格的下降迅速改善了減緩氣候變化的經濟效益。
在過去20年裡,每當全球產能翻番時,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就會下降。太陽能電池板產能的持續擴張,尤其是在中國,必將帶來進一步的收益。目前看來,越來越便宜的太陽能將作爲首選的可再生能源被廣泛採用。
另一個重要進展是電池成本的下降。與太陽能電池板類似,近幾十年來,電池產量每增加一倍,電池的價格就會下降大約19%。
但是,儘管可再生能源在經濟效益方面的改善是積極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將贏得對抗氣候變化的鬥爭。是的,現在存在一條使能源系統和交通運輸脫碳的可靠的低成本途徑,而能源系統和交通運輸合計佔總排放量的60%。但遺憾的是,無論是在全球層面還是在本地層面,迅速採用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政治障礙一直橫亙在前。
在發達經濟體,可再生能源推廣的一大障礙出現在本地層面:鄰避(“不要在我的後院”)激進主義經常阻止新風力發電裝置的安裝和電網升級。例如,德國迄今未能在北海的海上風力發電場與工業發達的南部之間建立聯繫。當地反對新建輸電線路的聲音很大。
脫碳的最大障礙是西方和中國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像歐盟或美國這樣的大型發達經濟體,不允許地緣政治對手主導未來的成長型產業。但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的成本迅速下降,正是因爲它們是成熟的技術,日益廣泛地用於生產相關產品。而這種大規模生產正是中國所擅長的。
電動汽車行業對這種緊張關係的感受最爲強烈。電動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一直停滯在8%,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停滯在15%左右,部分原因是美歐電動汽車比內燃機汽車貴——通常高出2萬美元。美國和歐盟的補貼計劃只能部分抵消更高的成本,而在中國,電動汽車幾乎與內燃機汽車平價。2023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所佔的份額超過30%。歡迎低成本的中國電動汽車可以爲西方消費者節省資金,但美國和歐盟都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了高額關稅。
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持續下降極大地提高了全球經濟大部分地區在近期脫碳轉型的潛力,但是地緣政治阻礙了這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