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特色民間藝術品"應疫而生"
新冠疫情使得秘魯經濟幾乎停滯,旅遊業遭受的打擊尤其大。對於一大批靠傳統旅遊商品爲生計的手工藝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但秘魯的傳統手工藝者並沒有放棄,他們把抗擊疫情的元素融入傳統的藝術品中,打造出獨特的風格。
藝術口罩
阿亞庫喬位於秘魯中部安第斯山區,海拔2400米,這裡是秘魯民間藝術的搖籃。在這塊質樸的土地上,孕育了許多民間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其中陶塑、木盒子藝術、葫蘆雕、繪畫、彩色木板連環畫等,這些帶有濃郁安第斯山文化氣息的藝術品都出自這裡,也成爲秘魯旅遊紀念品的招牌。
誰也不會料到2020年口罩竟然成爲全球人類的生活必需品。疫情之初,秘魯口罩缺口很大,大部分人只能自制口罩,有的用棉布,有的用頭巾和圍脖代替。在亞馬孫地區,當地人沒有口罩,只能用芭蕉葉代替,一時成爲奇談。阿亞庫喬的民間藝人們獨闢蹊徑,將當地豐富的傳統民間藝術元素與口罩結合起來,使口罩變得既美觀又實用。原本是繪製在當地傳統的面具、服裝上的具有濃郁民風、民俗的線條、花卉、人物、動物等精美圖案,採用刺繡和繪製的方法移植到口罩上。古老的民間藝術與現代口罩完美融合,從而創造出了一種新的藝術口罩。
設計者有的用純樸的語言在口罩上寫着:“NI UNA MENOS”(意思是一個不能少),表達了人們在這場疫情中勇敢、堅韌的信心;有的把安第斯傳說中的神話圖騰,如山鷹、太陽神等繡在口罩上,表達與疫情抗爭的決心。
藝術口罩一面世,就受到了秘魯人和收藏愛好者的喜愛。圖案漂亮的口罩也給嚴重疫情陰霾下的秘魯帶來一股清風。藝術口罩價格在20索爾到30索爾(相當於40元到60元人民幣)。一些購買藝術口罩的秘魯人說,這些棉布製作的普通的口罩在手工藝者的手下立刻變身成一件精美的傳統藝術風格作品。不僅精美,而且很實用,他們希望這些手工藝者儘快熬過難關。中國朋友在記者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這些漂亮的口罩圖片,紛紛表示希望購買留作紀念;還有在秘魯工作的中資企業朋友,也表示想要收集不同圖案的口罩作爲藝術品收藏。
應疫情而生的秘魯傳統木盒子
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木盒子,在秘魯非常出名,也是秘魯著名的旅遊產品之一。木盒子藝術誕生於阿亞庫喬,是殖民時期的宗教產物,早期在沒有教堂的偏遠地區,宗教人士爲方便攜帶,把教堂濃縮在一個木盒子中成爲神龕,這樣即使去偏遠的地方傳教也能帶着了。
後來隨着歷史的變遷,秘魯手工藝人把這種木盒子逐漸演變成爲一種工藝品,除了盒子外觀仍保留着傳統的教堂尖頂造型,盒子裡面的內容則千變萬化,盒子有大有小,大的一人多高,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中。盒中塑造的各種人物、動物、植物造型等都是用面與泥製作的,內容也非常接地氣,有表現豐收場景的、有表現市井風情的、也有表現歡樂喜慶節日的,盒子裡表現的各種彩色泥塑栩栩如生,彷彿讓人置身其中。
新冠疫情期間,秘魯抗疫第一線的醫務人員、軍人和警察,成爲風險最高的人羣,他們中有許多人因抗疫而失去了生命。手工藝人爲此特別創作了許多抗擊疫情的木盒子作品,以表達對逝去的醫務工作者、軍人和警察的敬佩之情。木盒子有的表現醫生搶救患者場景;有的表現軍人、警察、醫生在一線抗擊病毒。記者看到有的木盒內容是一位有着天使翅膀的醫生張開雙臂,站在一座草房前,擋住惡魔進入這個家庭;還有的表現一戶高原人家的居家隔離生活。盒子中的一幕幕生動場景彷彿發生在身邊。
泥塑以抗疫爲題材
泥塑以抗疫爲題材
阿亞庫喬的泥塑歷史久遠,作品主要以宗教題材居多,以誇張的教堂造型爲主要表現形式;還有表現現實生活場景的,形態各異、表情誇張的人物造型,與中國的民俗泥塑有異曲同工之妙。
新冠疫情在秘魯出現後,阿亞庫喬的工匠們塑造了許多抗擊疫情的作品。記者看到,一位名爲瑪格諾·華薩卡的泥塑工匠的作品塑造的是阿亞庫喬的一個醫療站裡,一名醫務人員正在照料被感染的病人。另一件作品是,一隻枯竭的手,握住一隻佈滿新冠病毒的排簫。作者路易斯·盧揚說,他用排簫代表飽受新冠疫情困擾的拉美各國。
記者還看到一件雕塑描述的是一座佈滿了密密麻麻民居的山城,有些房子的小窗口裡有人頭向外張望,冷清的街道上只有懶洋洋的流浪狗。作者表達的是秘魯正在經歷最艱難的疫情期,秘魯人遵守國家隔離措施,只有每個家庭團結起來,共同抗擊疫情,才能使疫情得到控制。
秘魯政府也對遭受重創的當地民間藝人給予了大力支持,爲他們尋找商機,並通過各大媒體廣泛宣傳、網絡銷售、電話直接訂購等方式爲這些民間藝術產品推廣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