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碳匯 經長:盤點全臺林地設平臺
環保署長張子敬昨指出,未來環保署傾向課徵「碳費」,而非採關稅形式,本月即將進行修法工作,預估2023年開始推動。圖爲大陸山西省煤炭加工廠冒出濃煙和蒸汽。(美聯社)
政府宣示2050年達「淨零碳排」目標;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昨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提議,臺糖閒置土地多,可用於造林,作爲碳匯使用;經濟部長王美花迴應,已請水利署、農委會水保局等跨部會盤點全臺土地,統計有多少地方可以種樹,即使沒有交易也有碳權,未來要建立「碳權平臺」,找企業認養、推廣減碳運動,而臺糖也會納入、從中扮演角色。
修法以利談判協商
歐盟2023年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未來可能造成臺灣出口到歐盟要依照產品碳排放量多少課稅,歐盟出口來臺卻不用課稅情形?財政部長蘇建榮和環保署長張子敬昨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中指出,未來環保署傾向是課徵「碳費」,而非採關稅形式,本月即將進行修法工作,預估2023年可以開始推動。
張子敬表示,修法增訂收取碳費等機制,提供未來外貿談判時運用,「歐盟會收我們的,我們也希望有個法律依據可以收他們的」,在談判時比較可以協商。
另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邀請王美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就「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如何強化公司治理、經營績效及企業責任」進行報告;臺糖閒置土地運用,備受朝野立委關注。邱議瑩指出,臺糖位於臺東池上廠房,閒置時間長達30年,而臺糖土地多,在國際減碳的趨勢下,若能利用閒置土地造林、做碳匯,應該有助臺糖增加盈餘,更能讓臺灣成爲碳交易的模範國家。
非金融商品 不推期貨
王美花表示,臺糖土地面積相對較小,不一定要做碳交易,卻可透過「新種樹木」投入減碳行列,就其瞭解,新種樹木的減碳效益較大,且經濟部會與農委會、原民會等單位跨部會討論如何植樹減碳。
對於碳權商品化,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指出,大陸7月17日就成立交易所,歐洲和美國都建立了碳權期貨交易,以後期交所是否會建立碳權商品?張子敬表示,未來要建立碳權抵換額度的交易,希望在合理價格去取得抵換額度,但碳權交易所因爲考慮到流動性,初期沒有考慮以金融商品方式推動,未來碳權交易平臺規畫是由環保署管理,但並不是碳權交易所,所以不會有期貨。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國際間有四家主要碳權期貨交易所,但如無現貨就沒有期貨需求,依照環保署現在規畫的碳權交易平臺,是屬於監理面的交易平臺,非金融商品形式,沒有金融商品的現貨,因此期交所也不會規畫碳權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