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築高牆 臺青用腳投票

旺報觀點兩岸關係走入對抗之際,蔡政府無論宣佈臺青出任大陸社區助理違法,以更嚴格眼光審查臺青到大陸就業創業,只是在阻礙臺青追夢,真要協助年輕人,應該是兩岸都提供機會,讓其自由選擇,而非逼其選邊站。

大陸去年2月單方推出惠臺31項措施,《遠見》調查,61.6%臺灣年輕人在惠臺措施後,會增加到大陸發展意願;18至29歲年輕人在10年前認爲,大陸對臺最不友善,如今180度大轉變,反認爲大陸最友善。

認同融合利大於弊

另據臺灣競爭力論壇調查,「泛中國人」認同達65.8%,而「否定認同中國人」則下降至22.3%。這顯示,大陸惠臺31項措施做得愈仔細,加上大陸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臺灣青年和民衆會更理性面對大陸,也會越來越認同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對臺灣利大於弊,這些都是大勢所趨。

青用投票西進潮勢不可擋,政治人物不該輕易爲年輕世代貼上政治標籤。對多數年輕人來說,愛臺灣是情感上的必然,這點不用懷疑,但不代表政治人物可用「天然獨」概括年輕人的政治認同和傾向,甚至操作、轉化爲特定政黨的政治利益選票訴求。

面對2020年大選,民進黨反其道而行,透過官方散佈留臺灣工作就是愛臺灣,到大陸就學就業就是威權體制的打手。兩岸在青年政策上,應該是制度之爭,看誰能提供更好的就學與創業機會,大陸就業創業市場競爭激烈是事實,但更多臺青選擇到大陸也是事實。民進黨上臺後,兩岸確定無解,青年是最好的安全閥,兩岸青年交流愈密切,兩岸民衆更能相互瞭解,兩岸青年之間,無論如何,絕不能有仇恨

西進與愛臺不衝突

越來越多臺青西進大陸,難道是因他們不再愛家鄉嗎?西進大陸能與放棄臺灣畫上等號嗎?是誰讓年輕人必須在臺灣和大陸間做選擇?臺青用腳投票意向明確,赴大陸發展並不妨礙他們對臺灣的熱愛。

年輕人愛家鄉本無錯,但也同樣關注未來發展前景,年輕世代愛家鄉,也對未來發展抱有期待,政府首要之務營造讓年輕人施展抱負環境,而非提出空洞虛無的口號。臺灣若無法從現階段「悶經濟」和「兩岸僵局」中突圍,所謂「天然獨」只能是綠營壟斷「愛臺灣」的專有名詞,不可能獲得更多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