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想“棄約”達爾文港?中企鄭重提醒!

對於近期澳大利亞有關方面人士表示考慮收回澳大利亞達爾文港,撕毀此前簽訂長達99年的租借合約,並採取重新審查措施等問題中國嵐橋集團26日下午於香港召開新聞發佈會,對上述問題做出鄭重提醒。嵐橋集團表示,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山東嵐橋集團簽署的租賃期爲99年的港口租賃協議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按照基本契約精神商業合作互信原則,港口租賃協議項下約定的權利義務應得到各方當事人的尊重及履行。

達爾文港(資料圖)

嵐橋集團在發給《環球時報》的信息中表示,山東嵐橋集團收購達爾文港是在遵循國際市場準則當地法律的前提下進行的,是互惠共贏的商業行爲,是正常的交流合作,不涉及任何安全問題。從嵐橋集團收購達爾文港之初,先後經歷了北領地政府審查、澳洲國防部審查,以及後續的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法案、外國投資法案等審查,嵐橋集團收購行爲均符合澳洲法律法案規定。

目前,澳大利亞有關方面和人士的言論違背了基本的契約精神及商業合作互信原則,也嚴重損害了山東嵐橋集團在港口租賃協議項下的合法權益,對山東嵐橋集團海內外產業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對外合作、正常進行投融資活動等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公司後續將根據本次事件的進一步發展考慮通過相應的法律程序或其他適當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以下爲嵐橋集團5月26日新聞發佈會新聞稿全文:

山東嵐橋集團有限公司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經營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在港舉行

2021年5月26日下午,山東嵐橋集團有限公司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發展成果新聞發佈會在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嵐橋集團在港控股澳洲達爾文港的嵐橋基建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敬業代表嵐橋集團在發佈會上介紹了達爾文港的收購過程、自收購至今的經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規劃,並就當前有關達爾文港租約問題迴應了國內外媒體關切。

山東嵐橋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港口基礎設施和能源化工產業爲核心的民營企業集團。創業三十年來,山東嵐橋集團致力於發展實體經濟、海洋經濟,依託“前港後廠”產業模式,深耕本土實體產業,不斷優化整合產業鏈,打造核心競爭力,現已發展擁有中國最大的民營綜合性港口—山東嵐橋港臨港石油化工基地—山東嵐橋石化以及中國最大的民營VLCC 30萬噸超大型油輪船隊(6艘)。同時,山東嵐橋集團還走向國際市場,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努力實現國內外產業互補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嵐橋集團於2015年租賃了澳洲達爾文港。

達爾文港 圖自南華早報

達爾文港地理位置顯著,是距離亞洲及中國最近的現代化深水港口,是澳洲連接亞洲市場的商貿大門。爲維護達爾文港的升級改造及服務北領地經濟發展,2015年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向全世界投資者發出邀約,出售達爾文港99年租賃權。達爾文港競標過程十分激烈,全世界60多個競標者遞交了初始意向書,39個實際競標者表明意向。最終嵐橋集團憑藉在國內擁有中國最大的民營港口-山東嵐橋港,以及豐富的港口管理經驗、友好合作的誠意、未來可期的效益贏得北領地政府的青睞,與北領地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並一次性支付5.06億澳元的99年租金,取得了澳大利亞達爾文港99年租賃權。

“達爾文港吞吐量實現連續六年高速增長”

近6年來,山東嵐橋集團不斷投資建設完善港口設施,優化管理團隊,達爾文港運營穩定,港口業務量不斷增長,到2020年到港船舶總噸位達到了3000萬噸。在當地直接提供100人全職工作崗位,間接提供200人工作崗位。

經過升級改造,達爾文港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現擁有三個主要功能港區,目前運輸貨物種類主要包括,出口貨物涉及能源、礦產、農牧產品等,進口涉及汽車、機械、日用品、建材等,郵輪母港能夠停靠世界最大的郵輪。

“達爾文港腹地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

在達爾文港出口資源中,礦石類產品85%出口到中國,從2020年初,北澳礦業開始復甦,將有越來越多的黑色金屬、貴金屬通過散貨運輸的方式,經由達爾文港輸送至東亞,東南亞。北澳加工肉製品與魚類很大部分出口到中國,或經新加坡到中國;活牛等則通過在印尼、越南育肥後,部分加工產品出口中國,其中目前正在與海南自貿區溝通,達爾文港作爲澳洲活牛出口第一大港,在未來活牛貿易與中國合作的空間很大。

“達爾文港規劃建設持續完善”

根據與北領地政府約定,嵐橋集團在收購後5年內完成投資2000萬澳元對港口泊位及配套設施進行擴建完善,推動腹地產業園規劃建設;並在未來20年對達爾文港新增投資2億澳元,用於散貨泊位、原油泊位、LNG泊位、集裝箱泊位建設,臨港產業園及商業配套設施開發,以滿足北領地日益增長的石油、天然氣、礦石及農牧產品的對外輸出以及服務於不斷髮展商貿經濟。嵐橋集團現已按照約定完成5年內投資2000萬澳元,建設完成260單位的冷櫃集裝箱園區及港口配套設施完善,該冷櫃集裝箱園區完全能夠以滿足北領地超大型水產養殖項目的發展。郵輪母港擴建至360米,能夠停靠世界最大的郵輪。

“達爾文港未來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目前嵐橋達爾文港保持正常運營,未來發展前景明朗,將迎來明顯的業務增長期,港口將有客觀的吞吐量增長。北領地農牧產品持續增長,輸送往亞洲市場的運量將持續快速增長。隨着近兩年北領地礦業復甦,北領地已有多處礦產恢復運營,另有多處磁鐵礦與稀土等礦產在未來幾年內經由達爾文港出口至亞洲。美國康菲石油公司(Conoco Phillips)液化天然氣生產基地、日本INPEX液化天然氣生產基地正在更新設施,繼續加大投資開發海上氣田,產量將會進一步增大,爲達爾文港中轉量帶來巨大增長。

“達爾文港帶動文化交流活動頻繁”

受益於達爾文港的快速發展,北領地與中國聯繫日趨密切。近年來,北領地政府依託達爾文港多次舉辦經貿論壇,希望吸引中國企業參與到北領地的經貿發展。達爾文港努力支持當地社區慈善事業,爲當地居民提供學習交流以及工作實習的機會,參與達爾文市每年舉辦的達爾文市節日慶典等利民活動。嵐橋達爾文港也是北領地航運協會、礦業協會、航海俱樂部等商業組織、社區組織的重要成員。

“山東嵐橋集團收購達爾文港是在遵循國際市場準則和當地法律的前提下進行的,是互惠共贏的商業行爲”

對於近期澳有關方面和人士表示考慮收回澳大利亞達爾文港,撕毀此前簽訂的達爾文港長達99年的租借合約,並採取了重新審查措施等問題,山東嵐橋集團收購達爾文港是在遵循國際市場準則和當地法律的前提下進行的,是互惠共贏的商業行爲,是正常的交流合作,不涉及任何安全問題。從嵐橋集團收購達爾文港之初,先後經歷了北領地政府審查、澳洲國防部審查,以及後續的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法案、外國投資法案等審查,嵐橋集團收購行爲均符合澳洲法律法案規定。

需要提醒的是,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與山東嵐橋集團簽署的租賃期爲99年的港口租賃協議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按照基本的契約精神及商業合作互信原則,港口租賃協議項下約定的權利義務應得到各方當事人的尊重及履行。目前,澳大利亞澳有關方面和人士的言論,違背了基本的契約精神及商業合作互信原則,也嚴重損害了山東嵐橋集團在港口租賃協議項下的合法權益,對山東嵐橋集團海內外產業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對外合作、正常進行投融資活動等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山東嵐橋集團後續將根據本次事件的進一步發展考慮通過相應的法律程序或其他適當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呼籲各方致力於加強經貿合作”

山東嵐橋集團呼籲澳政府及有關媒體更多的去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爲中澳合作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帶來的巨大利好,以及嵐橋集團對達爾文港發展做出的努力,包括達爾文港快速發展給北領地及澳洲更多區域帶來的積極影響,共同維護推動發展好達爾文港,爲國際經貿合作創造更好的氛圍,做出更多貢獻。嵐橋集團願意作一個平臺搭建者、機遇分享者,願意與國內外的朋友一起分享這個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國際機遇,一起把這個平臺搭建得更寬、更廣、更高,一起爲各國人民美好幸福未來而努力!

此前報道

澳欲收回達爾文港:5.06億澳元租99年 中企花重金建完

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6日發表聲明稱,自即日起,無限期暫停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澳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6日表示,澳方不顧中方多次交涉,濫用國家安全理由,對中澳之間的經貿、人文領域等既有合作項目,進行變本加厲的限制和打壓,嚴重損害兩國互信,破壞兩國政治交流合作基礎。中國不得不作出必要、正當反應,澳方應當對此承擔全部責任。

中國做出此抉擇是必要的。

莫里森政府近日再次掀起反華浪潮,此前無視維多利亞州意願,撕毀了該州與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經貿協議,而今接着對中國企業大打出手,中國嵐橋集團租借澳達爾文港99年的協議正面臨澳大利亞國防部的重新審查。

達頓

近日,澳方在談及達爾文港的協議時,澳大利亞防長達頓就大放厥詞,聲稱不符合利益就會"立即行動”。達頓隨後就確認要重新審查達爾文港協議,並考慮要強行讓中企放棄。

澳方欲收回達爾文港,一是怕中國經濟佔領

澳方把關注點突然轉到達爾文港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別有用意,達爾文港口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軍事戰略地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達爾文港位於澳大利亞的北部,俗稱澳大利亞北大門。這裡不僅是達爾文市和澳大利亞北部的經濟支柱,也是大洋洲和亞洲運輸線的喉舌,更是距離亞洲最近的港口,這裡到亞洲的距離比到澳大利亞首都距離更近。

當初,中澳關係還算穩定的時候,雙方貿易量非常大,對中國來說,在澳大利亞設立對接的港口也是相當有必要的,畢竟大部分的貨物都是運輸至中國的,加之澳大利亞北部“囊中羞澀”,想要自行建設達爾文港,不如請人幫忙建設。

在2015年11月,中國嵐橋集團就以5.06億澳元的價格收購了其港口99年租用經營權。而今,港口的建設已經完畢,中國企業花費重金把達爾文港口打造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港口,爲澳大利亞北部帶來了“經濟的一股東風”。

而今,澳大利亞的政府官員對中國企業發難,用一句話就想收回,想撿個“金娃娃”回家可沒有這麼簡單。一旦澳大利亞毀約,其必將承受鉅額代價,而且中澳經貿關係也將進一步惡化。

達爾文當地貿易專家達里爾·古比就認爲,澳大利亞會因爲毀約而面臨索賠,而且澳大利亞的商業信譽和經濟利益、國家形象都將因此事而受損。

全世界都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經濟形勢低迷,當下,各國正使出渾身解數積極恢復經濟,然而澳大利亞卻“特立獨行”。澳大利亞爲了討好美國,不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處處與中國對抗,中國和澳大利亞長期以來都是政冷經熱的情況,面對澳大利亞不斷的無端指責,必定要讓其經濟爲政治買單。

我國外交部也表示,中澳投資經貿的本質是互利雙贏,不是單方面的賞賜。就在5月6日,我國發改委發表了一則聲明稱:關於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這是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再一次警告。

澳方欲收回達爾文港,二是迫於美國駐軍基地壓力

澳大利亞當下正在努力的找尋藉口和合約的漏洞,明知道一旦毀約將會面臨高額的賠償,爲何非要盯着不放,時刻準備搶奪港口的經營權呢?

敢冒國家經濟危機的風險來與中國對抗,那背後一定是有“大哥”美國在撐腰了。

達爾文港的支柱產業是旅遊業和採礦業,可以說掌握港口就是掌握達爾文市的經濟命脈,但殊不知,達爾文港的軍事戰略地位也不容小覷。

在二戰時期,達爾文港被多次轟炸,原因是這裡的建立的軍事基地可以直接支援到印太地區,而值得關注的是,達爾文港口還有美國的駐軍。美軍之所以在這裡設立自己的軍事基地,其目的肯定不單純。

美國一直以來都想印太地區霸權,這樣不僅讓美國可以繼續在國際上施展“霸權主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遏制中國和抵消中國影響力。而眼下中國企業租用澳大利亞的“重要”的港口,美國肯定是不願意,作爲美國的“工具人”澳大利亞防長達頓,自然需要跳出來“叫囂”中國。

澳大利亞反華路上越走越遠,終將自食惡果

澳大利亞作爲小弟,自然是要以美國馬首是瞻,雖說中澳關係已經差的不能再差,但相信澳大利亞心裡也清楚,中國作爲疫情以來恢復最快的國家,想要恢復市場,在經濟上澳大利亞也是有求於中國的,而今的作爲,其代價都是以自身利益受損爲前提。

在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第三輪經濟制裁後,澳大利亞一面求放過,一面卻跟隨美國的步伐對中國惡意不斷,可以想象,如果中國全面退出澳大利亞市場,澳大利亞的經濟會經歷怎樣斷崖式下跌。

而對中國來說,雖然中國需要澳大利亞的商品,但卻不是非要不可,如果說對中國有影響,那影響就是換了其它國家作爲我們的經貿合作伙伴,其經濟上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澳大利亞這些愚蠢的行爲,明顯就是自食惡果。(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