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體育競賽遍地開花 12月「北漂」擴大舉辦
由教育部體育署主辦、臺南大學承辦的107學年度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12月1日起將在北、中、南三地展開11種競賽項目。這場國內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的年度民俗體育盛會,以往多在中南部舉行,今年「北漂」擴大戰場,在新北市板橋區文德國小將進行5個項目比賽,讓民俗體育的推廣更遍地開花。
今(18日)在教育部體育署辦公大樓3樓禮堂舉行賽前記者會,副署長王水文自出席,他表示,部裡很重視民俗體育的發展,因此推動任務一刻都不能停止,署裡一定大力支持。負責承辦的國立臺南大學民俗體育推展中心主任蔡宗信指出,中心也傾全力讓民俗體育能更加發揚光大。
記者會一開場即安排由臺北市立大學6位同學組成的醒獅隊登場,鼓陣喧天熱鬧開場;中場另外安排由苗栗縣後龍國小20位學生的扯鈴表演,將原本簡單扯鈴,融合了藝術化、LED光的使用,讓扯鈴表演再升級,這兩項表演都獲得現場佳賓的好評。
▲苗栗縣後龍國小扯鈴隊的表演。(圖/臺南大學提供)
爲推展校園民俗體育活動,提供多元化學習管道,同時培養學生終身運動之習慣,而舉辦的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今年分成3個階段舉行,首先12/1於彰化縣明道大學率先登場,將進行舞龍、舞獅(醒獅、臺客獅)、文陣3項競賽;12/8、9轉戰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進行扯鈴、陀螺、武陣競賽;最後12/15「北漂」至新北市板橋區文德小學,展開跳繩、撥拉棒、砌磚、流星球、踢毽5項目比賽。
承辦單位表示,2年前曾首次「北漂」,在新北市土城區海山高工舉辦舞龍比賽;今年不僅再次揮軍北上,而且一口氣擴大進行5個單項比賽,希望能讓北部的民衆有機會實地參與,欣賞到民俗體育的力與美,見識傳統文化的內涵。
民俗體育一直是教育部推廣的重心,透過學校系統,依地制宜,來關懷、傳承、發揚這些傳統的藝術文化,體育署這幾年更陸續推出相關計劃,包括民俗體育種子教師培訓、民俗體育教學發展學校、網路教學資源維護與媒體宣傳計劃等。
而每年固定舉辦的民俗體育競賽,則是將民俗體育推展的成果具體呈現,讓參與的選手有更多的舞臺,激勵選手持續練習,且讓各階段選手有銜接之利,刺激各項目團隊成長,以活絡學校民俗體育之活動及檢驗技術提升之推展成效。
▲臺北市立大學醒獅隊在記者會上表演開場秀。(圖/臺南大學提供)
各界菁英利用這場盛會聚集一堂,分享、觀摩彼此的技術、心得,同時透過獎勵優秀民俗體育選手或團隊,藉此激勵參與人口士氣,達到全面提升的目標。
在賽前記者會上,主辦單位特別邀請獲得106年教育部師鐸獎的教練傅仕銘領軍的苗栗縣後龍國小扯鈴隊到場表演。民國99年成軍的後龍國小扯鈴隊,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不到十年時間在國內外獲獎無數,曾被網友讚譽最會「扯」的臺灣之光,學童們也將平日苦心練習的成果,精彩華麗地展現在各位來賓眼前。
另外在國內民間或國家重要慶典上,常見的遊藝之一舞獅,這次邀請了臺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系的醒獅隊到場演出,醒獅以特技表演見長,如踩高樁、過獨木橋等,舞獅者不僅要有精湛的拳腳功夫,配合生動流暢的音樂,演出向來生動、熱鬧非常、娛樂效果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