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陸國際法學者王超:警惕歐洲智庫爲干涉南海帶節奏

大陸學者王超呼籲警惕歐洲智庫爲干涉南海帶節奏。圖爲今年3月19日法國海軍航母戴高樂號、護衛艦、、美國飛彈巡洋艦在阿拉伯海演習。(摘自美國海軍官網)

大陸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博士後學者王超,7月31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羣眼下已進入南海;法國不久前也宣佈,將創建「南太平洋海岸巡守隊網絡」以對抗「掠奪性」行爲,一些法國媒體將此舉與中國聯繫起來。在這背後,大陸更需警惕的是,歐洲一些智庫開始在亞太和南海傾注更多的精力,出臺帶有偏頗立場的研究報告,一方面着力影響歐洲各國政府的決策,另一方面試圖向歐洲民衆灌輸有關亞太海洋權益主張的錯誤觀點。

王超表示,作爲歷史上的殖民大國,法國目前在印太領地還有約150萬人口,常年部署着約8000多名海空軍。最近一兩年,法國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展示存在感,如派遣軍艦到南海「巡航」等。

不久前,法國知名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發佈《中國之海與海洋法:中國式悖論》報告,作者是前法國海軍參謀長普拉札克上將,他退役不到一年,現任索邦大學海洋研究所主任。

該報告宣稱,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與實踐存在重大悖論,即一方面尋求建立具有領導地位的區域海軍力量,一方面卻在破壞「航行自由」這一國際海洋法根基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要因。

報告認爲,中國在1949年後提出「斷續線」,2009年後才強化其主張,而且中國是基於對南海的歷史性權利主張對海域內各島礁的主權,違背了「陸地統治海洋」原則。依據該原則,中國對南海各島礁的主權,也不足以支持中國對南海斷續線內廣闊海域的權益。

王超指出,值得注意的是,IFRI近期密集發佈多分渲染中國對印太威脅的報告,與近來美西方步調十分默契。普拉札克以國際法爲基點的敘述,在該智庫的報告中相對少見,他來自法國軍方高層的身分背景,也引人注意,

因此,該報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法國決策層涉足南海問題的動機、理據和思路。在公共平臺產生的影響力,在該所今年所有報告中名列前茅,值得關注並嚴肅迴應。

王超認爲,首先,「斷續線」並非1949年後才被提出,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之前,即在官方地圖標繪了南海斷續線。在確定南海斷續線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南海周邊國家並未提出異議,美、蘇、法、德、日等國地圖也都予以標註。直至上世紀70年代因發現油氣資源,周邊國家纔開始提出領土要求。

王超稱,其次,中國對南海歷史性權利的主張,並未限制在中國領海以外海域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作爲基於長時間持續行使併爲各國承認的權利,其歷史淵源比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棚等其他具體制度更久遠,而且跟《公約》制度並行不悖。

王超表示,該報告妄稱中國以歷史性權利的模糊性,破壞航行自由,且認爲對歷史性權利的維護本身,就會損害周邊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是與領海、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棚等其他區域的制度實踐,混爲一談,十分荒謬和缺乏依據。

王超指出,再次,中國對歷史性權利的維護並不與現有海洋法秩序衝突。

其一,從既往規則與實踐來看,「陸地統治海洋」原則固然重要,但在多種情境下,也需基於尊重其他法益而適用。

其二,從不同官方場合表態來看,中國「在南海擁有歷史性權利」的主張本身就包含了區域限定,權利的存在,也與中國民間至官方在南海各島礁長期歷史活動不可分,未脫離與陸地的基本關聯性。

最後,普拉札克的報告有「挾藏私貨」之嫌。可以說,南海的命運,關係到周邊國家的糧食與能源安全,但絕不能將遠離南海的其他國家與周邊國家利益相提並論。

王超分析,普拉札克提出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建議,正好與法國近年在南海的行動呼應。法國及其他非周邊國家的單方介入,反而是在鼓動對抗,影響該地區以和平合法的手段解決爭議的進程,會使國際海洋法的根本宗旨與精神被曲解。法國作爲海洋大國,理應以更負責謹慎的姿態,應對其非周邊國家的海域的爭議,勿被某霸權主義國家「帶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