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羅思義:大陸拯救上百萬生命 不應在經濟上被誤解

《名家觀點》羅思義:大陸拯救上百萬生命,不應在經濟上被誤解。(圖:澎湃新聞)

英國經濟學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日前在大陸觀察者網受訪,新冠疫情全球肆虐近三年,當世界各國紛紛宣佈「疫情結束」,中國政府依然堅持疫情防控。 看待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疫情應對策略,羅思義表示:「所謂『西方的疫情已經結束』完全是無稽之談,三年來,中國政府的清零政策挽救了這460萬人的生命。」 「防控不是導致經濟問題的原因,中國和西方皆是如此,現在是世界經濟40年來最糟糕的時刻,而中國經濟的表現依然遠好於美國和歐洲。」

羅思義稱,用數據說話。美國死於新冠人數是108萬、中國是5226人。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3倍。如果死亡率相同,那麼新冠在中國導致的死亡人數,會達到470萬。再看確診人數,中國本土確診病例共28萬8千例,美國是9800萬例。如果確診率相同,那麼會有4億2500萬中國人感染新冠。中國政府保護了中國人民,使中國人民免於一場飛來橫禍。

羅思義認爲,看待兩種截然不同的疫情應對策略,涉及兩方面問題。

首先,中國保護了自己免於像西方那樣遭受到疫情的第一波巨大沖擊,挽救了460萬生命。這是最首要的事情。

而疫情本身也在發生變化。一戰後的「西班牙流感」,奪走上千萬生命,疫情在當時沒有任何有效應對措施下,於1920年代初逐漸平息,也許是病毒本身特點決定。

這非常重要,因中國已保護自己,免遭病毒致死率高的最初幾波疫情衝擊。接着這段時間,他們就有能力讓醫療設施和疫苗逐步到位、引進針對性治療的藥物,醫護人員也更有經驗。之後新冠雖依然傳播,但毒性相比於一開始,已經減弱。中國已很長時間沒有新增新冠死亡病例,偶爾一兩例死亡。對比同期美國新冠死亡數據超過1000例。說明中國很好地應對了局面。

羅思義指出,在經濟方面,西方正面臨嚴重的停滯性通膨——持續半世紀通膨和經濟下行結合的產物。美國通膨最近達到40年來最高的9.1%,美國宣稱這是由於烏克蘭戰爭,顯然是謊言。只需要覈對時間線便知真相。美國通膨率從2020年5月的0.1%一路漲到到2022年7.5%,都在烏克蘭戰爭之前,最新通膨數據達到7.7%,烏俄戰爭前已經是7.5%——95%的通膨發生在俄烏戰爭前。

羅思義分析,根據預測,美國明年經濟增長將是1%。這是美國全國上下沒有疫情防控隔離情況下發生的。因此,經濟下行並非防疫導致,根本原因是美國的經濟政策。不同的是,中國實施了供給側改革政策,雖然消費端增長不是很多,但是投資的增長得到保證。而在美國方面,雖然單純的消費增加了,但沒有投資增長,導致非常高的通膨。

對於中國來說,拉動消費很有必要,因爲防疫一定程度導致零售業下降。但中國沒有一味從消費端刺激,而是刺激供給側。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國未來經濟的增速依然會快於美國,今年如此,明年會更加明顯。

羅思義強調,所以,中國的經濟復甦從本質上和疫情,以及抗疫措施沒有關係。如果所謂疫情防控影響經濟復甦,那麼現在美國經濟應該增長迅猛,相反,美國經濟正在放緩。對於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是經濟政策和投資,而不應把經濟直接和防疫掛鉤。

因此,中國民衆首先應該感謝政府在疫情中的表現,其次,他們也應該瞭解中國政府經濟政策是成功的。顯然,從世界經濟目前的負面情況來看,現在是世界經濟40年來最糟糕時刻。確實,中國經濟增長略微放緩,但減速主要原因絕非疫情。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世界經濟目前處在非常負面的情況之下,中國經濟的表現可以說依然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