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兒童腹痛百百款 細心觀察有線索

程(日俞)竣小檔案◆現任:◎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臺灣兒科專科醫師◎臺灣兒科消化學專科醫師◎臺灣兒科急診專科醫師◆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腸胃 科主治醫師◎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急救 加護醫學科主任◎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急救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臺大兒童醫院小兒腸胃科研修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腸胃科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圖/彰基兒童醫院提供

「醫師,我的小孩常常喊肚子痛,但看他的精神、活動力又還好,也吃得下,到底是甚麼問題啊?」腹痛是兒童胃腸科門診最常見的主訴之一,然而這個常見的症狀,卻有着相當多種可能性。再者,年紀較小的幼童,無法明確表達痛的位置與感受,增加了兒科醫師在診斷上的難度。因此面對腹痛,需要仰賴照顧者細心觀察,搭配醫師仔細的問診與診察,方能理出線索。

兒童急性腹痛常見的原因有:急性腸胃炎、便秘、過敏性紫斑,以及需要緊急處置或開刀的兒童急症,如:腸阻塞、腸套疊、闌尾炎、箝頓性腹股溝疝氣等等,在衆多引起急性腹痛原因中,首要排除的是急症,以免延誤治療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急性腹痛可藉由觀察痛的部位明確或是模糊、痛的時間、痛的感受(悶痛、絞痛)與強度,是否合併其他症狀來幫助診斷,例如出現劇烈腹痛合併持續嘔吐,嘔吐物爲綠色甚至有血絲、咖啡色渣時,可能是急性腸阻塞,需儘快到醫院處置。

不同年齡層急性腹痛的原因以及鑑別診斷大不相同,依據兒童年齡與症狀能提供診斷線索,首先要排除急症之可能性,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間,例如3個月到3歲左右的兒童,若腹痛合併一陣一陣的哭鬧,須先排除腸套疊;嬰幼兒突然哭鬧難安撫,要記得打開尿布檢查腹股溝處以排除腹股溝疝氣;學齡期以上的兒童出現持續且漸進式的右下腹痛,合併發燒、嘔吐甚至腹瀉等症狀,則要注意闌尾炎;腹痛合併下肢及臀部出現紫斑或合併關節疼痛,則有可能是過敏性紫斑的特徵。

若排除了急性腹痛問題,仍反覆出現腹痛,平均一個月出現四次且持續達兩個月以上,卻不影響孩童日常生活與生長髮育狀況,則有可能是所謂的「功能性腹痛」。

根據研究指出,約有10~20%學齡兒童有這類問題,大多爲陣發性疼痛,每次持續數分鐘,且多半會自行緩解。當懷疑腹痛是與情緒或心理壓力有關時,則進一步瞭解原因並適當介入協助孩子改善。

造成兒童腹痛的原因千變萬化,提醒您,當兒童急性腹痛時,若觀察到腹痛持續時間較久、一天出現多次嚴重腹痛、精神、食慾與活動力與平常相比明顯變差,或出現上述急症的症狀時,建議及早就醫,讓孩子的腹痛能得到最好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