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不停,亦舒的小說還有救嗎?

近些年,迎來亦舒小說的影視改編熱,包括已經播出的劇集《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熱播中的《承歡記》,以及待播的《玫瑰的故事》。

亦舒小說的影視改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至今得到原著粉認可的作品還沒有出現,《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豆瓣評分都是6.4分,《喜寶》3.3分,《承歡記》尚且沒有評分,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爭議:魔改。

01

人設變了,感情線也變了

近日,《承歡記》熱播,原著被魔改的爭論再次襲來。

作爲一部改編自經典小說的電視劇,這部作品本應承載着原著的精神內涵和人物魅力。但從已播出的內容來看,這部劇似乎偏離了原著的軌道。

原本複雜深刻的故事化簡爲俗套狗血的劇情、理性獨立的大女主變成依賴男主幫助的小白花,從整體內核到獨立人物、劇情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是女主麥承歡的人設,原著中她並不是24孝好女兒,溫和得像一隻誰都可以宰割的小綿羊,與她有關的媽媽、奶奶、辛家亮等人的人設也都進行了改動,所以導致人物之間的感請產生了一定偏差,許多劇情也沒有邏輯。

比如說,原著中母親是因爲女兒攀上了高枝而逐漸心態失衡;奶奶也沒有劇中這麼和藹,麥承歡在遇到困難時總是袖手旁觀;辛家亮也比劇中能力更強,出手也大方,並不是無所事事。

所以,目前來看麥承歡與辛家亮之間的感情隨着人設變動,發生的變化是最大的。

小說中的麥承歡人設是獨立清醒的,從來不認爲愛情是生活的全部,即使與辛家亮相戀,也不會失去自我。她有擔當,有責任,會用理性審視情感關係,基於現實考慮與長遠規劃作出決定。

當她發現兩人的感情不那麼合適時,即使男友還算是不錯的人,她也能坦然接受這段感情的終結,果斷止損,不陷於失戀的痛苦中。

但劇中倆人戀愛的時候,麥承歡的“戀愛腦”十分明顯,她就像“保姆”一樣方方面面照顧着辛家亮,哪怕這是一個沒主心骨、沒擔當、遇到事情就往後躲的人也不分手。

麥承歡的閨蜜一針見血地問道:“他是把你當助理嗎,我覺得你像在養個兒子呀”。麥承歡面不改色地回覆道:“我又不求他回報我”。

在小說中面對時常讓自己感到愧疚的男友,麥承歡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但在劇裡面對好多人都說“配不上她”的男友,麥承歡卻優柔寡斷拖拖拉拉,這足以體現出麥承歡在劇中不夠清醒的戀愛腦行爲與原著人設相差甚遠。

此外,由於女主與奶奶之間情感關係的改動,也間接導致了女主在事業發展上心態的變化。

原著中奶奶對麥承歡一家一直都是冷眼旁觀的,最後雖然讓麥承歡繼承了全部財產,但她恩怨分明,知道自己家最困苦的時候奶奶沒有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在得到財產之後也並沒有很感激。

小說中的麥承歡在有了經濟底氣後,把所有精力和金錢都用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只是爲了不去理會那些無情的人。

她也清醒地看到了人性的複雜,“生活上一旦依靠別人,還談什麼話語呢?把自己從痛苦的原生家庭中拯救出來,給自己新的生命,事業是自立的基礎”。

但劇中,亦舒擅長刻畫的獨立女性的智慧和判斷力在奶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她知道麥承歡對她好,她也真心喜歡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孫女,事事開導她,也願意給她幫助,祖孫情十分溫情催淚。

所以,奶奶把酒店的產業給了承歡之後,承歡也是帶着奶奶的期許,想去幫奶奶打理好這份珍貴的產業。

播到現在,劇版《承歡記》的感情線發展已經完全脫離了原著,楊紫與許凱“僞骨科”、“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橋段獲得了大量CP粉,落入俗套的夢幻偶像劇,也與原著中灑脫自由的感情觀大相徑庭。

小說裡的姚志明是個混血猛男,只是麥承歡清醒獨立之後用來消遣的,最後他動了情,麥承歡卻又喜歡上了別人。

按照劇裡麥承歡在愛的包圍中長大所形成的性格,是不太可能有和小說同樣的感情觀,大概率後面要和姚志明要走純愛、互相治癒的路子,這與原著確實差了十萬八千里。

這樣看來,從人設到感情,其實劇版已經完全是一個新故事了。

而且,亦舒的小說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魔改了。

02

也不是第一次亂改了

亦舒之所以近些年被觀衆喜愛,是因爲她塑造的“亦舒女郎”代表了獨立自主的職業女性,她們富有智慧和教養,談吐優雅,自立自強,不依賴男性提供經濟支持。

但《承歡記》的改編,包括此前《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的小說改編電視劇,都遭到了觀衆的批評,矛盾的根源就在於劇中對於“亦舒女郎”形象的改寫違背了作者的原意。

看過魯迅先生的《傷逝》就知道涓生和子君的故事:二人相愛結婚卻不被祝福,生活清貧,最終涓生沒頂住生活的壓力成了逃兵,離開了子君。

顯然,亦舒不願子君是這樣的結局,於是她沿用這個故事,筆下的子君憑藉自己的才華與心血打拼出一片天地。雖然有人吐槽子君女主角光環太大,但這個角色非常具有亦舒女郎的特點:自立好強。

可惜,曾經的爆劇《我的前半生》很明顯地暴露出改編敗筆。

劇中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愛擺闊太太架子,爲追查小三可以闖進丈夫公司,是個動不動拿上海腔發嗲撒嬌的市井小女人。面對陳俊生出軌這件事,她一度作天作地、死纏爛打不願離婚,一哭二鬧三上吊。

劇版子君爲了凸顯離異前後變化,性格脾性幾乎表現得判若兩人。

她回到職場後的頭腦邏輯和處事能力都顯得用力過猛,一些口齒伶俐、聰明絕頂的場景不符合人設,與前期蠢到執拗的劇情產生鮮明對比,與過去一刀兩段的速度之快令觀衆感到困惑。

原著中子君面對女兒指責自己不會對丈夫發嗲撒嬌,子君說:“我不懂這些,我是一等一的良家婦女,我自問擲地有金石之聲。”

面對丈夫的懦弱,她殺伐果決,“這樣的男人要他來幹什麼?我還有一雙手,我還有將來的歲月。另外一個女人得到他,也不見得是幸福,他能薄情寡義丟掉十多年的妻,將來保不定會再來一次”。堅定地與他離婚。

原著和電視劇塑造的人物形象高下立判,網友怒評電視劇改編:“這不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嗎”?

前半生靠一個男人,後半生靠一個更厲害的男人,這好像和獨立自主並不沾邊。

另外一部原著改編劇《流金歲月》打出的招牌的是“女性成長”,但改編偏離原著軌跡,談何女性成長?

亦舒一直傳達的價值觀是:愛自己,依靠自己,憑藉自己的雙手獲得一切,纔有蔑視命運的勇氣、掌控命運的權利。然而本該出現的兩位女性一路深情厚誼、相互扶持、成就獨立人生的情節均沒有很好地體現,反而有重蹈“兩女愛一男”覆轍的傾向。

原著《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的性格大變是因爲愛情,“這件事情之後,南孫那份少女的天真蕩然無存”。書卷氣的女孩,選擇狠下心時,有東西碎了。

而劇版蔣南孫從乖乖女變成“心狠手辣”有手段的人,也是因爲愛情,但所謂的手段,卻是自己倒搭一部分錢給前女友深造,事後只是感慨青春沒了。

不少網友都抱怨劇情改編遠離原著本意,質問“現代電視劇就傳遞這樣的價值觀嗎?”還有書粉在評論區留言:不要再嘗試現代改編亦舒了!希望這條能寫進電視劇基本法。

有這麼多前車之鑑了,下一個亦舒作品改編劇能不能有些改觀呢?

03

劉亦菲的《玫瑰的故事》,魔改預定?

目前,亦舒小說改編的待播劇還有劉亦菲的大女主劇《玫瑰的故事》,但從一些簡介中看到,似乎也難逃魔改的命運。

原著中的黃玫瑰風情萬種,頗有“人間富貴花”之態,然而內娛女演員似乎都缺少黃玫瑰的嬌慵。

有網友說劉亦菲雖美,但她的美是清冷掛的,而玫瑰的美是濃烈的,嬌憨如一團雲,連先前張曼玉拍《玫瑰的故事》也引起過爭議,因爲她看上去太清醒了。

由此可見這劇選部作品選角難,劉亦菲能不能撐得起這個角色還是個未知數。

根據網上曝出的備案圖可以看到,編劇已經大刀闊斧地對原著進行改編,玫瑰成了自立自強的職場女性,感情上也趨向于堅貞純潔。

這樣的改編已經脫離原著本意,已經完全不是上世紀香港的黃玫瑰了,大概只是在上海某寫字樓裡謀生的安迪或者唐晶之類職場精英。

現在,已經有不少觀衆對這部劇的改編不抱希望,尤其是在看了《承歡記》之後。

值得反思的是,爲什麼亦舒的書難拍?爲什麼這麼多編劇導演拍不出那個“味道”?

亦舒的作品難改,一部分在於她的作品重人物輕情節,很多故事都在極短的描摹裡,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講盡,一旦要影視化,必然要面臨一個細節上的擴充。如果編劇對亦舒沒有深刻了解,顯然就會增添不合時宜的情節進去。

而另一部分,則在於讀者對她原著的風格本就褒貶不一。喜歡她文筆的,就格外欣賞她對“精緻利己”褒義描繪的思維價值;不喜歡的,不管是什麼女主,都通通歸於“三觀不正”。因此,如果改編當中無法保留她那股子“我就是要”的自以爲是勁兒,便總是差點意思。

《承歡記》的口碑,很有可能隨着魔改的爭議滑坡,這也給後續的翻拍敲響警鐘,如果拍不出精髓,不如就讓故事留在可以隨意想象的小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