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就是豆製品的魔改版嗎?

目前人造肉仍然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肉類

人造肉成了新聞熱詞。9月4日,雲南財富全球可持續論壇上,美國某人造肉企業創始人表示:人造肉的營養價值更優於傳統肉類。而在造物節上,“火箭餐廳用餐”里人造肉獅子頭、人造肉漢堡、人造肉墨西哥肉卷橫空出世。今年8月27日,某快餐品牌開始在美國亞特蘭大Cobb Parkway門店試點提供人造素肉製作的雞塊和無骨雞翅,據說很受歡迎。開售5個小時,店內的存貨被一掃而光。

那麼,人造肉代表未來嗎?

人造肉分爲兩種,第一種是素肉,是由大豆植物蛋白加工而成,實際上不過是豆製品生成的各種食品。另一種人造肉是與真正的動物肉相似的肉,由動物幹細胞爲原料製造而成。大致過程是,以氨基酸、糖、油脂等物質在器皿中培養幹細胞,讓肉慢慢“長大”。

由於人造動物肉的成本高(人造動物肉每千克生產成本約爲1萬美元,是現在市場上普通肉類價格的1000倍以上)、技術要求高而複雜(如需要把肉生產成有立體感纖維硬度適中、肉類的溼度和柔嫩度堪比養殖的動物肉類),因此人造動物肉現在還難以上市。

當下,人造肉較多的是素肉。在造物節亮相的人造肉獅子頭是OmniPork新豬肉,也就是人造植物肉,成分主要包括豌豆、非轉基因大豆、冬菇和米,其中有一種專利技術是把植物蛋白質變成完全蛋白質,同時加入甜菜模仿鮮肉色澤,並由椰子油模擬油膩口感,由此形成了人造素肉。

實際上,人造素肉就是對植物性食物的深加工。人造素肉的最大好處是,降低了膽固醇和飽和脂肪等的含量,每100克“OmniPork新豬肉”的人造肉中僅含有1.5克飽和脂肪,不含任何膽固醇。而且,人造素肉的另一個優點是,沒有腥味。這對於常吃大魚大肉的國人來說,無異有一種新鮮感,也多一種飲食選擇,並且也可能適合有意減肥的人。

但是,儘管人造素肉極力模仿動物肉的味道,但是要讓人造素肉達到真正動物肉的香味、口感等,還有很大的距離。由於人造素肉不含有讓動物肉發出香味的氨基酸,如蘇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等,因此,在味道上無法比擬動物肉。

此外,人造肉的韌性沒有真肉那麼實在,而且人造素肉的結構是一粒一粒的,顆粒感重,而動物肉是一絲一絲的。就連人造動物肉現在也還做不到讓肉質纖維成絲狀,只能成扁平狀和堆積狀。這也造成了人造肉炸肉卷和人造肉獅子頭外觀很鬆散,像肉沫壓緊實一樣,不如動物肉有嚼勁。

即便要讓人造動物肉具有真正的動物肉那樣的味道,也存在難題,因爲人造動物肉需要添加輔料,如用胎牛血清,以讓人造肉產生動物肉的味道。但是胎牛血清太貴,極大增加了人造動物肉的成本,因此現在難以投產。

退而求其次的人造素肉,現在的成本也很高,目前人造素肉的價格是牛肉的2-3倍,這可能是加工技術和時間產生的成本。但是,如果以後技術和生產效率提高,成本下降,5-10年後價格會比普通肉類便宜50%~60%。

無論是人造素肉還是人造動物肉,都是解決人類糧食安全的一條出路,但是這些人造肉要成爲人們的主流飲食,需要解決成本、技術、口味心理等多種關卡。就成本和技術而言,現在還處於瓶頸階段;就口味而言,無論是人造動物肉還是人造素肉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真實的動物肉的味道,因此也需要在味道上進行技術改造。此外,在心理上可能中國人也難以接受。根據國內一家媒體的調查,80.8%的受訪者表示不會購買人造肉月餅

不過,從性價比來看,中國早就有把素食做成類似肉類的飲食烹調法,也很受歡迎,如如用大豆產品(豆腐、低溫脫脂豆粕等)爲食材,做成素肉丁、素肉絲素魚素蝦、素魚香肉絲、素香辣雞片等。這些菜餚在中國的一些寺院中比較流行,在吃素的公衆中也很有市場。

總之,如果不能全面解決口感、成本和心理障礙等問題,人造肉,包括素肉和動物肉都還難以成爲大部分中國人餐桌上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