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上海 | 爲中國版“星鏈”造衛星,格思航天今年進入規模化交付 | 中國經濟新動能

在位於上海松江區G60科創走廊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的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格思航天)衛星數字工廠內,一排排機器正在加緊生產衛星。

這是長三角首座衛星智能製造數字化“燈塔工廠”,於去年12月27日正式投產並下線了首顆商業衛星。

“按照計劃,該工廠未來將年產出上百顆商業衛星。”4月19日,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金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

這些衛星都將用於垣信衛星規劃的千帆星座(G60星鏈)計劃。

G60星鏈被業內稱爲中國版“星鏈”,是中國的第二個低軌衛星大星座。其計劃將超1.2萬顆衛星送入軌道,最終覆蓋全球的寬帶網絡需求。

衛星製造商格思航天,就是在商業航天產業化及G60星鏈網絡發展需要的背景下,於2022年1月成立。

“格思航天的定位非常明確,即解決目前低成本衛星和後續大規模量產的問題。”曹金對界面新聞記者稱,衛星工廠主要承載衛星定型之後的生產製造,工廠投產前,已經在爲G60星鏈提供用戶方的產品定製服務。

作爲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正在積極推進商業航天產業建設。2016年,上海松江市政府就提出“G60”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構想,衛星互聯網產業是其中數字經濟創新型產業集羣重點工程之一。

衛星互聯網指通過發射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輻射全球,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等通信服務,是國際化信息傳輸通道的承載體。爲了避免高軌道衛星通信引起的信號衰減和時延,低軌衛星互聯網是近年來發展熱點。

中國發展衛星互聯網有着戰略必要性和商業必要性。近年來,國家戰略層面持續對商業航天加大支持力度。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及商業航天;今年,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開始,上海陸續發佈了上海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和支持商業航天快速發展的頂層文件。

202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提出,提升商業星座設計建設運營能力。積極爭取衛星互聯網、綜合時空(PNT)體系建設重點任務,大力支持千帆衛星星座、智慧天網、甚高頻數據交換系統(VDES)等星座組網建設等。

上海市明確,將加快形成從火箭、衛星、地面站到終端的產業鏈,到2025年實現空間信息產業規模2000億元,實現年產50發商業火箭、600顆商業衛星,着力打造“上海星”“上海箭”的發展。

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G60星鏈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計劃在今年完成至少108顆衛星發射並組網運營。

G60衛星數字工廠也是國內首個衛星互聯網產業集羣載體。上海計劃以此爲基礎打造國內首個創新研發、生產製造、應用落地爲一體的衛星互聯網產業集羣。

該工廠的投產,對上海及全國商業航天發展而言都意義重大。

曹金稱,通過訂單牽引,格思航天今年將實現50-70顆衛星的規模化交付。這將有效拉動國家整體商業航天工業化供應,即供應鏈和生產模式的轉型。

這也意味着格思航天通過“流水線”的方式,在中國商業航天裡完成“0-1”的突破,即一年衛星產品交付量超過50顆。

目前,G60衛星工廠產能和產值仍在不斷爬坡過程中,預計今年產值爲7億-8億;目標年產能達270顆,明年實現產值同比攀升50-80%。

除了格思航天,還有一家上海商業航天企業備受業內關注。

今年2月,垣信衛星完成67億元A輪融資,刷新商業航天曆史上單輪融資紀錄。

成立於2018年的垣信衛星,主攻商業低軌衛星互聯網。

今年,垣信衛星組網將進入正式示範商用的元年。“希望通過大規模星座建設,爲中國打造市場化的全新航天產業鏈體系,引領中國航天產業進入規模化、民用化、放量化、大衆化的發展階段。”垣信衛星副總裁莊曉奇對界面新聞表示。

上海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有着獨特的優勢。莊曉奇認爲,這首先表現在上海市場化的運作氛圍,爲企業創造了更好的營商環境。其次,從國際化合作角度看,上海正在發展成爲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等,衛星互聯網下游應用場景較廣。

在曹金看來,上海對航天產業的發展,有着較爲明確的整體性規劃,這也爲行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從區位上看,上海一直堅持“一核兩翼”的方式開展工作。

“一核”指閔行航天城,以航天科技集團爲基點,是上海航天集羣中最早規劃的部分。“兩翼”主要指打造“西翼”和“東翼”。在“東翼”,上海引進了星網上海研究院以及中科院衛星研究所,將着力打造航天科研生態基地,他們承擔了衆多國家重大任務,以及關乎國民經濟類的戰略性任務。

“西翼” 更多面嚮應用,如在青浦的北斗產業基地,華測導航、司南導航等上市公司也集中在青浦。

“松江的興起,就是藉助了上海發起更偏商業端的衛星互聯網項目的契機。”曹金稱。

上海商業航天發展還具備資源優勢。曹金認爲,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供應鏈配套相對完善,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基礎較好,且人才優勢明顯。

此外,因地處長三角地區,上海和江蘇、浙江有着較好的物流和產業協同通道,能進一步開展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的供應鏈整體建設工作。

在2022年初格思航天衛星工廠建設過程中,因爲疫情影響,建設進度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曹金印象非常深刻,在供應鏈保供上,松江區委區政府、上海市主要委辦以及國資平臺給予其公司非常大的幫助。

最終,工廠建設按時完成目標。“這助力格思實現衛星產量實現規模化交付,並達到國內第一。”曹金稱。

此外,上海市政府對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給予了衆多優惠政策,例如稅惠政策的助力。受惠於增值稅留抵退稅的優惠政策,2021年至今,垣信衛星共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8383萬元。

“減稅降費也爲留住高端人才提供了支持。”莊曉奇表示,稅收優惠政策的加持,能消弭人工成本增長帶給公司的壓力,也帶給了公司堅持技術革新、創新研發的動力。

2022年以來,格思航天也累計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3655萬元,爲企業自主研發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稅動力”。

面向未來的發展,曹金表示,研發工作任務依然艱鉅,仍面臨從傳統衛星到低成本衛星模式的改變,既要降本,又要保證產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他認爲,企業應做好主業工作,着力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面向國民經濟需求和國家重大需求,去解決現有發展過程中的痛點。

“中國在很多行業中,都經歷了追趕、到並跑、到領先的過程。在國內的良好科創環境下,加之國家的有利導向,商業航天也將快速發展。”曹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