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200萬創業不如投資房產!他3重點勸「理性選擇」:臺灣最真實的剝削制度

▲1998-2012年房價指數 。(圖/翻攝自Facebook/峰言峰語

圖文/峰言峰語

【200萬的理性選擇】

一個問題,如果你手邊有200萬,此時最理性的選擇,是拿去創業,還是投資房地產?在臺灣,這答案是房地產。

繼續這個話題前,先聊個小歷史。

18世紀時,英國運送犯人澳洲開發,當時的計費標準,是按『上船』時犯人的人頭數付費給船主。然而,私營船主爲了牟利,不顧後果地將犯人推上船,航行後更有船主一出海就把犯人扔進海里,如此導致了死亡率竟可高達94%。

英國政府看這樣不行,因爲到澳洲都是死人了,於是改了規定,付費方式改爲按『下船』時活着的人頭數計算,結果制度一改,犯人的死亡率馬上降到1%。

會談這個小故事的原因在說明,制度的重要性勝過一切,不以土地制度剝削人民歐美,致富的方式是創業(不是絕對,但相對而言),但在華人所在的中、港、臺,由於擁有全世界最剝削的土地制度,你必須投資房地產。

結論是:不要跟制度對着幹,不然你就等着被制度幹。

#重點1#創業九死一生

鬼島獨有的剝削制度下,創業成功的概率有多低呢?依經濟部的新設企業統計,臺灣的新設企業能撐過1年的僅10%,熬過5年的只有1%,亦即5年內的陣亡率高達99%。

簡單的說,你如果拿着200萬出來創業,基本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相反地,如果你將這200萬投資於房地產上,依照臺灣獨有的土地制度,通常是穩穩地賺(不是百分百,但時間拉長,正常都是暴利)。

事實上,若是我們比較臺灣的『實業家』與『地主』,你會發現臺灣最頂級富豪都是地主,而不是實業家。

所以在臺灣,除了極少數的實業家(如郭臺銘),很少有人敢說自己的財富會比地主還多,那臺灣的地主倒底富到什麼程度呢?

或許這幾年,你會發現因百業蕭條,而空出了許多店面,對於一般有二間房的中產階級,有空房都迫不及待的要出租,因爲不出租所損失的就是每個月2-3萬元的租金,但臺灣的地主,一個店面的月租常常高達上百萬,一年下來就至少是千萬,但只要沒有達到地主想要的天價租金,他說不租就不租,而且一擺就是2-3年以上,這在全省都是普遍的現象

換爲具體的例子,以西門町店王林世昌來談,他只靠着23間店面,就可月收3000萬,年賺3.6億。我們同樣以人來相比,臺灣上班族最厲害的鄭名凱,他的年薪高達3千萬,可說是上班族中的超級金領,然而,鄭名凱『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西門町店王『一個月』的收入,如此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而且別忘了,鄭名凱是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而林世昌卻是每天喝茶聊天。

《西門町店王年收3.6億》

《鄭名凱.二十七歲年薪三千萬》

#重點2#即使是上市公司也難敵個人地主

地主太強了,金領打不贏,我們以上市公司跟你 PK,總不可能輸你了吧?

然而,我們攤開2017年的上市櫃公司財報發現,在臺灣1679家的上市櫃公司中,3.6億的年淨利,可以排在第516位,也就是說,西門町店王一年收的店租,直接打趴了70%的上市櫃公司,但別忘了,店王是一個人整天閒閒沒事做,而上市櫃公司則是動輒上百人日夜辛勤的工作(事實上,若在加計臺灣的140萬家中小企業,你可以說西門町店王只靠店租,基本就打趴了上百萬間的臺灣企業)。

這樣相比,你就瞭解爲何歐美不會有這樣的土地制度,因爲除了不公平外,它也不利國家發展,而事實上,這樣的房東,在各城市都不少見,而他們纔是臺灣真正的隱形冠軍(商周稱讚臺中中部的輕工業企業爲「隱形冠軍」,但這些工廠每年的獲利都遠不如地主)。

《華人爲何不敢到德國炒房》

新加坡政府如何讓90%的居民擁有自己的房子?》

正當你覺得西門町店王應是地主池中的大魚了吧?那你還真就小覷了臺灣的地主。

以聯邦集團創辦人林榮三來說,它在《富比士亞洲 Forbes Asia》中排行第9,但因爲這漏算了林榮三主要的財產,亦即遍佈大臺北及桃園、逾40萬坪市值逾2千億元的土地,臺灣的頂級富豪都認爲,林榮三才是真正的「臺灣首富」。

而曾是是林榮三多年好友、富邦集團總裁的臺灣首富蔡萬才更曾私下表示,「我怎麼會是首富?林榮三才是吧!富比世漏算他很多房地產。」林榮三生前也曾說:「我的地有多少,我自己都算不清了。」

不只林榮三,臺灣的頂級富豪幾乎清一色都是地主,這也包括了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南京東路地王陳珠祈、信義區地王林堉璘……這些還都只是臺北的大地主,若再加計中南部的大地主,如霧峰林家鹿港辜家……你會發現,臺灣最富有的人,其實都是大地主,上市櫃公司再努力,也都很難超過地主。

而且別忘了,臺灣的上市櫃公司,都已經是臺灣上百萬間企業裡的佼佼者,算是績優中的績優,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些動輒上百上千人的上市公司,每年的獲利竟都還不如『一個人』的地主,由此可知,臺灣的土地制度是有多麼的剝削。

《地王林榮三 擁地40萬坪》

《神秘地主陳珠祈九堂課》

《林堉璘土地佈局深謀遠慮 身價突破臺幣1700億元》

#重點3#唯一能擊敗個人地主的只有法人地主

事實上,臺灣地主並非只有自然人,更大的地主是財團法人如『中信』『遠東』『富邦』『國泰』……攤開這些財團的財報後,你才發現他們都囤積了龐大的土地,市值早已破兆,他們纔是臺灣金字塔上最頂尖的地主。

這些財團致富的方式也無過人之處,他們只是利用了臺灣獨有的土地制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壽險公司在收取了保費後,再投資於大量土地上來賺取收益。於是你會發現,這其實是雙重剝削,亦即收取了屌絲的保費,然後投資到土地上,最後再炒高房價賣給屌絲。事實上,這種模式也嚇呆了國外的壽險公司,但外資所不知道的是,這並沒有太大的難度,因爲只要利用臺灣獨有的土地制度即可(持有稅率低、囤房沒有累進率)。

至於臺灣制度無法改變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民代主體都是地主,他們靠着臺灣獨有的土地制度,不用做都世代富貴,如此的話,自然也不可能去制定公平的制度,不然以臺灣亞洲第一的空屋率來說,只要提高土地持有成本或開徵囤房稅,那房價就會迴歸合理。

國泰人壽兩次購地新啓發》

《臺灣的奇葩囤房稅:阻止真正的囤房稅出現》

綜上,可以知道在臺灣,你若擁有200萬,應投入房地產纔對,因爲在臺灣獨有的剝削制度下,它的風險極低而利潤極大,雖然這很可悲,卻是個人最理性的選擇。

當然,你也可以感性地選擇逐夢創業,不是不能成功,而是大概率下是九死一生,這也是臺灣與歐美最大的不同處(事實上,臺北隨便賣掉一間公寓,都可以在收入是臺灣人二倍以上的美國買間泳池的 House 了,而這也嚇呆了歐美的富裕人士)。

在臺灣,最弔詭的是,一輩子只靠土地制度剝削人民的地主民代,他們從來不工作(很多都是沒出過社會就直接從政的官二代),老了卻告訴年輕人要好好努力工作,他們致富方式是炒地皮,卻告訴中小企業要好好經營實業。

不要相信地主民代表面的話,要看他們私底下的致富方式,這纔是真實的臺灣。

《臺灣房價難降的根本原因:民代主體是地主》

柯文哲要提高囤房稅,被龐大地主民代羣擋下來》

臉書粉專「峰言峰語」文章皆爲原創,作者透過觀察,探討有趣的臺灣現象,舉凡居住正義、政治、性別等都是他觀察的領域,目前粉專已累積一萬多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