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都迷失的南鑼鼓巷現在是這樣

與南鑼鼓巷的邂逅,是在夏末的一個午後。我和朋友鼓樓東大街的老字號混沌侯用完午餐,沿着微雨初霽街道向東漫步而行。東張西望中,一擡頭一個古色古香的小巷出現在眼前。我被小巷原汁原味的景緻所吸引,剎那間便愛上了她,猶如見到久違了的情人,一頭就撲進了她的懷抱。

朋友告訴我,這裡是南鑼鼓巷,典型的老北京胡同。可能是下雨的緣故,南鑼鼓巷的街道上人並不多,三三兩兩的遊人被小巷兩側的老房子所吸引,不時地舉起相機把它們定格在這個夏天的記憶裡。

從那個夏末秋初的午後開始,我就迷戀上了這個遲暮美人兒。只要有機會去北京,總會抽出時間去與她幽會,久而久之,對她的前世今生有了些許瞭解,一個迷失在歷史與現代之間的南鑼鼓巷便永久的駐留在了我的心底。

其實,嚴格講北京成爲都城始於金。金貞元元年,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爲中都。此後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七百多年的烽煙把海陵王的中都徹底化爲了塵埃,人們已經無法從實物上對其有所認識和了解。舉目望去,今天北京城遺存的古蹟大多爲明清兩朝所建。讓人們幸運的是,在今天北京北起鼓樓東大街,南到地安門東大街,西起地安門外大街,東到交道口南大街的這一大片長方形街區裡還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了元大都的風貌。由這4條街圍合成的區域,正是元大都50坊中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爲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美人雖遲暮,但風韻猶存。元大都的景緻雖然令人嚮往,但畢竟是美人年輕時候的樣子,幾百年的時光早已磨去了她的青春風采,留在人們眼前的也只能是風塵激盪後美人兒霓裳微亂,雲鬢輕飄的樣子。在今天南鑼鼓巷東西各8條衚衕所分割成的街區裡散落着她一個個或清純,或香豔,或高亢,或沉淪的故事。走在由青石鋪成的小巷裡,欣賞着歲月不經意間在她裙裾上留下的繁華與淒涼,一條小巷穿越時空,把我們從現在帶到遙遠的過去。

民間有女大十八變只說,說的是女兒從小到大模樣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南鑼鼓巷也不例外,既然我把她比作了美人兒,那麼她的模樣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化萬千。起初南鑼鼓巷並不叫這個名字,因爲其東西各有8條衚衕,形同“魚骨”,又好像一條“蜈蚣”被稱爲“蜈蚣巷”。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衚衕是福祥衚衕、蓑衣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景陽衚衕、沙井衚衕、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衚衕;東邊的8條衚衕是炒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北兵馬司衚衕、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這些衚衕在元朝時也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就拿菊兒衚衕來說,明代叫局兒衚衕,後來改稱橘兒衚衕,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衚衕,一直延續到現在。名字的改變只是她表面上的變化,在歷史烽煙大幕下,她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發生着巨大的變化,就猶如整個人類社會一樣的滄海桑田。

沿着小巷前行,微雨又起。一個一襲白衣,撐着老式油紙雨傘的年輕女子巷子深處款款而來。吸引我眼球的不是她妙曼的身材和姣好的面容,而是那久違了的,儲存在兒時記憶深處的油紙傘。我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彷彿回到了烽煙初散,鐵馬將息的大都。這麼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冒雨出行,是要與俊貌的公子茶樓約會,還是要和剛從邊關歸來的鐵血將軍舉杯於酒肆。只是此刻的微雨和古街,早已不是當年的歲月。轉過巷口,一個名叫“秋雨坊”的小店映入眼簾,透過櫥窗,各色的老式油紙傘像盛開的秋菊綻放在你的眼前。真是千尋不如偶遇,剛纔的女子和眼前的小店就像夢幻一樣在我面前切換着,難道時空的穿越竟如此地簡單嗎?

再放眼望去,整個南鑼鼓巷街區內雖然老房子保存的很完好,但大多被塗裝上了現代的色彩。飾品店、咖啡店、各國風味的餐館向湊熱鬧一樣地紮在一起,只要是近鄰主街的房子,統統被現代商業所侵染,元大都的繁華在七百年後的今天竟以這樣一種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要想探索時光遺留給我們的一些碎片,那你只能耐住性子往巷子的深處去尋找。如果你是一個有韌勁的人,收穫就一定會有的。因爲每條小巷的深處還都或多或少地遺留着四朝古都歡樂和悲傷的影子,讓你慢慢品味。

就在“秋雨坊”前面不遠的地方,一片略顯低矮的四合院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爲透過一棵老樹的枝葉,一塊“婉容故居”的牌子讓我着實吃驚不小。雖然此前北京的朋友也曾經跟我說過南鑼鼓巷裡面有很多名人故居,但並沒有太具體的描述。當我真正面對這棟陳舊的四合院時,還是被它的滄桑外表和豐富的內涵所震懾。

那是民國11年,也就是公元1922年深冬的一天,寂靜的南鑼鼓巷突然熱鬧起來,溥儀皇帝來帽兒衚衕“後邸”迎親的儀仗把整個巷子塞得滿滿的。雖爲清遜帝,但皇家的威嚴還在,民國官員和百姓攀龍附鳳的心態還根深蒂固,這麼大一個熱鬧怎能錯過。整個北京城都鬧騰起來,這也許是自元大都以來南鑼鼓巷一帶最熱鬧的一天了。

這一天是郭布羅·婉容的好日子,雖然大清早已被民國取代,但皇后的名頭還是足以讓普通百姓羨慕不已。然而,風光只是表面上的,殊不知從這一天起,婉容後半生悲慘命運的大幕已經拉開。就像我眼前這座被改爲民宅的老房子一樣,婉容的命運被歷史的洪流沖刷的顏色殆盡,留下的也只能是世人的惋惜和哀嘆!、

別以爲南鑼鼓巷只有這樣香豔的故事,朝堂上脣槍舌戰的大儒,戰場上金戈鐵馬的將軍,書齋裡揮毫潑墨的雅士都在這裡佔有一席之地。屈指數來,僅滿清一朝就有以武英殿大學士文煜,內務府總管大臣索家,四川總督兵部尚書奎俊,明末降清將領洪承疇,直隸總督、兵部尚書榮祿,僧格林沁親王等十幾位王公大臣在此居住。民國以來,陸軍總長段祺瑞、代理國務總理靳雲鵬,國畫大師齊白石,文學家茅盾也都曾在此居住過。更有趣的是,蔣介石北平行轅也擠進了這亂哄哄的南鑼鼓巷。那是抗戰勝利以後,蔣介石以“抗戰領袖”的身份蒞臨北平慰問北方同胞。他選中了清宗室慶親王奕劻的次子載旉(fū)的宅第,把這座中西合璧,充滿富貴氣息的院子作爲自己的行轅。蔣介石的本意是想借這塊寶地的風水,使自己的宏圖大業一帆風順。可沒想到的是,這塊風水寶地並沒有保佑他,1948年9月,蔣介石來北平坐鎮行轅指揮國軍應付“遼瀋戰役”,卻以慘敗而告終。從此,他再也沒有踏進這個院落,北平行轅迎來的是它的新主人“中共中央華北局辦公處”。

你也別以爲南鑼鼓巷只是這些歷史精英們的私人地盤,漫步在寬寬窄窄,蜿蜒曲折的巷子裡,不經意間傳入你耳鼓的朗朗書聲和悠揚的琴聲還會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在厚恩寺衚衕20號一座較大的院落門前,掛着一塊醒目的牌子“黑芝麻胡同小學”。別小瞧這麼一個社區小學,它的前身可是“大清八旗第一高等小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中國官辦的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小學。真的讓人意想不到,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啓蒙教育原點竟然藏在這麼一個不起眼的衚衕裡。

世上的事都講究個機緣,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戲劇學院的校址就選在了南鑼鼓巷的東棉花衚衕39號。這裡原是靳雲鵬和段祺瑞的舊宅,轉眼間變成了一個“大舞臺”,原本森嚴壁壘的深宅大院,一下子又鶯歌燕舞起來。很多人來南鑼鼓巷旅遊就是奔着中央戲劇學院來的,因爲姜文、章子怡等一大批明星都曾是這裡的學生。暢想着當年這些大明星們肯定會在這衚衕裡經常轉來轉去的,說不定一轉彎你就會碰見他們呢!

這就是現在的南鑼鼓巷,既有歷史的莊嚴,又有現代的繁華。一邊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一邊是日新月異的變化發展。她既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古典美人兒,又是一個衣着光鮮亮麗的現代美女。歷史就是這樣滑稽,南鑼鼓巷的演變正像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說的那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集古典與現代於一身,迷失在過去與現實中的南鑼鼓巷美的叫人透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