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經濟復甦存在結構性特徵,擴內需政策或加快落地

谷喻(財經評論員、高級經濟師)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4%,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製造業繼續保持恢復發展態勢。

4月份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和綜合PMI三項景氣指數全部回落,這並非增長動能走弱,更多的是季節性波動。以製造業PMI爲例,與往年相比,今年4月份下降0.4個百分點的幅度並不大,仍然保持在榮枯線以上,並且爲2023年9月以來次高值。整體判斷,當前我國經濟保持復甦態勢,PMI各項指標反映出經濟復甦存在多方面結構性特徵。

首先,產需兩端呈現結構性差異,生產端加速擴張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微觀動能來源。

製造業PMI五大分項指數1升1平3下降,生產指數是唯一上漲的一項,且是最高項。生產指數呈加速擴張態勢,走勢強於季節性,表明經濟微觀增長動能較強。4月份生產指數爲52.9%,比上個月上升0.7個百分點,爲近一年的高點。從主要行業看,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較高,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擴張勢頭較好,表明高端製造業保持較快發展。

在生產回暖的帶動下,企業補庫存意願邊際改善。原材料庫存指數走勢強於季節性,自去年9月以來原材料庫存表現首次好於產成品庫存,採購量指數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水平,表明原材料補庫存意願有所改善。生產回暖對購進端價格起到提振作用,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5個百分點到54%,出廠價格指數也在回升。隨着購進端和出廠端價格指數均上升,加上翹尾因素回升,預計二季度PPI降幅有望收窄。那麼,價格對名義GDP的拖累將減弱,經濟運行的體感能夠得到改善。

其次,需求端表現相對偏弱,內需和外需存在結構性差異。

4月份三項訂單指數均回落,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但回落幅度大於往年均值,表明需求不足問題仍然突出。新訂單指數爲51.1%,下降了1.9個百分點,往年同期平均環比僅下降0.3個百分點左右,環比降幅顯著大於季節性波動。調查樣本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佔比接近60%,並且影響到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下降。訂單指數與生產指數走勢出現反差,需要警惕部分領域可能出現供大於求狀況。

相對而言,外需預期有所改善。新出口訂單指數下降0.7個百分點至50.6%,回落幅度顯著小於在手訂單指數,與往年季節性走勢基本吻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連續4週迴升,韓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出口數據較好,印證了外需正在持續改善。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長5%,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14.5%,實現由負轉正,預計全年外需對總需求的改善將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建築業擴張加快且存在結構性差異,基建拉動效果顯著,房地產仍在調整。

4月份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6.3%,比上個月上升0.1個百分點,位於較高擴張水平。其中,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達到63.7%,比上個月上升3.9個百分點。基建相關的工程項目對建築業景氣度起到支撐作用,去年四季度新發行的萬億國債已經全部下達,新基建增長勢頭較好,“東數西算”、光纖通信等快速建設。建築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56.1%,持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行業發展預期總體樂觀。

與此同時,房地產業仍在深度調整,是影響內需不足、新訂單偏弱的重要原因。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5%,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房屋新開工面積分別同比下降11.1%、27.8%。高頻數據顯示4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環比均明顯下降,表明房地產市場仍在震盪尋底。

針對經濟復甦出現的結構性現象,各項擴內需政策將加快落地。超長期特別國債將啓動發行,新增專項債發行也將提速,將促進內需擴張。爲了配合政府債券發行,貨幣政策也將確保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必要時可能適時降準。各地加快推進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激發消費潛能,帶動相應的製造業改造升級。房地產政策進一步放鬆,更多城市全面放開限購,近期多地開展商品房“以舊換新”試點。隨着宏觀調控政策持續發力,需求不足狀況有望逐漸得到改善,預計PMI指標能夠保持在擴張水平,經濟將延續穩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