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猛於虎,餘承東雷軍們要小心
作者 | 畢亞軍
中國以新能源爲突破口在汽車產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並令傳統汽車強國紛紛放下過去的傲慢,一個個變得憂心忡忡。
最近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德國總理朔爾茨,也都不約而同地對此作了重點關注,不約而同地強調了所謂產能過剩的擔心。
馬斯克曾表示,“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車企幾乎會摧毀世界上大多數其它汽車公司,它們超級強。”
這有點危言聳聽,但也不能算是造謠。包括特斯拉最新的萬人大裁員,有其自身業務策略諸如新車開發的嚴重失誤,戰略轉型的原因,也多多少少是託了中國同行的“福”。
新能源汽車的大發展才剛剛開始。去年中國汽車出口世界第一,大頭也依然是燃油車達370.7萬輛,新能源車才120.3萬輛。只不過新能源的同比增速77.6%高於燃油車的52.4%。
如此急切地把產能過剩的帽子戴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頭上,顯然缺乏說服力。但不可否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擴張的確相當迅猛,除了不少其他行業企業紛紛捲入局中,汽車業已有大型企業的內卷也是越演越烈,並且加速從國內市場轉向全球市場。
這樣的背景下,從中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市場的終局來看現在,有一個歷史的教訓就已經值得高度重視並警惕:謹防把內卷變成內耗甚至內鬥,最後變成贏了戰爭卻不贏錢。
高強度內卷式競爭,當然有助練就領先世界的能力,但若內卷太過厲害,甚至內鬥內耗、自相殘殺,最終可能是中國汽車產業整體牢牢坐穩世界第一,但具體到各家企業卻是永無寧日的血戰,價值底線不斷被突破,最後弄得大家都難賺錢,行情稍微不好就大家都不賺錢。
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已有不少例子。某方面說,我們在內鬥這方面就“沒輸過”。
中國產業已在諸多領域實現了世界第一的市場佔有地位,但這些世界第一中的企業卻沒有像發達國家的世界領先產業那樣獲得它該有的利潤,一些產業企業甚至流血流汗地淪爲了補貼全球消費者的廉價勞動力大廠。
早已實現大反超的面板產業就有點這意思。
在京東方等企業的持續奮鬥下,中國不但突破了“無屏”的產業困境,也早已成爲面板產業的世界第一。僅京東方一家,就已連續6年在各種主流屏實現了出貨量的全球第一。
不只是規模第一,產品、技術創新也都是世界第一等。然而遺憾的是,當中國企業成爲全球面板市場的掌握者之時,卻遠遠沒有得到日韓與中國臺灣企業當年統治面板市場的利潤。
因爲中國面板企業的內卷,甚至太厲害了。當京東方歷經長期苦戰終於從“從地獄裡站起來”,還來不及享受一下突破外資壟斷的成果,就已陷入了一批批本土企業殺進行業的持續內卷,甚至是“自殺式襲擊”。
即便京東方創始人王東昇當年就一次次提醒並警告,全球面板行業最終將只會剩下三五家左右,也依然擋不住跳過來內卷的人。
原本可以由幾家中國企業團結良性發展並在全球獲得高價值的一個產業,也因此變成了自己看不到頭的內卷與內鬥。如今,全球消費者享受着越來越便宜的液晶面板產品,但代價是:
中國企業的利潤犧牲。
而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犧牲。
中國面板自主之前,三星、LG、奇美、友達等六大當時的液晶面板龍頭廠商,曾在2001至2006長達6年的時間,持續召開了53次共商會議,幾乎每月密會一次,而目的只有一個,避免相互間的惡性競爭,聯合控盤市場卡中國企業脖子,進而謀取超級利潤。
而六大跨國面板企業緊緊抱團之時,作爲其最大買家的中國彩電企業們,卻一邊被卡脖子,一邊上演着內卷肉搏戰,不但高價屯積面板,還以面板優勢自殺狂卷本土其它電視廠商。以至於看不下去的龍永圖在一次論壇上,以“古人說苛政猛於虎,現在家電行業是內鬥猛於虎。”來警告這種仇者快親者痛的自廢武功。
最後的結果是,價格戰打得最厲害的長虹,電視業務率先且持續陷入虧損。持續不斷地內卷,的確是卷出了中國電視的世界級競爭力,但卻也集體被拖累了品牌價值和市場段位。
可謂是,贏了戰役,輸了戰爭。
如今,諸如海信電視早已在技術、品質等方面世界領先,但也依然要爲此買單:即便其產品比三星好,其售價也往往不及三星。
正加速走向世界的中國汽車產業,無疑也已經在這樣的關鍵點上。當內卷越來越有火藥味,如何相互競爭但不自相殘害,如何團結打造好中國汽車的整體品牌形象,而不是一把好牌打成爛牌,甚至把中國品牌整體形象搞砸,無論是老資格的王傳福、李書福們,還是新人餘承東雷軍們,都得小心又小心。
從歷史的經驗看,這也不能只靠企業的獨善其身或自覺,行業協會乃至政府權力部門,也都應該有所作爲與擔當。即使卷鬥不可避免,也莫跑到世界市場相互背後開槍。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