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不了沒關係 我去北京找你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人生幾何,能夠得到知己,失去生命力量也不可惜。」一月初,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爆發,到三月中旬,轉變成全球化課題。在未來,我該如何向我的孩子描述2020年發生的這一切?當我說起口罩風暴建構出的羣體恐慌時,當我說起美股末日崩盤與大批失業人羣時,他會不會擡頭問我:「媽媽。你講的又是哪一部電影?」那時的我,要如何去告訴他這冰冷的現實?新冠疫情之下,每個人都處於極度恐慌與抑鬱的狀態。而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要多久就會恢復正常?都是一個未知數。渡邊下午傳了條新聞給我,「大陸教育部政策暫停各地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沒有附上其他文字,我也沒有回覆其他,但我懂他要表達的。

「今年是來不了臺灣了。2020年,我可能這輩子都不喜歡這一年。」

這是他最後說的話。

渡邊,是一名北京電影學院剛畢業的大男孩口音有着濃厚的湖北腔,認識他是在普陀育青兩岸交流平臺。第一次和他說話,我問:「爲何想參加這個交流?」身上帶着一絲藝術細胞的他,慢條斯理地答:「之前去過臺灣,很喜歡,知道這個平臺可以接觸到臺生,瞭解寶島文化,所以就報名了。」

很喜歡和渡邊暢聊,每一次和他聊天總覺得注入新鮮血液思維上的碰撞,可能比我大一屆,他總是有一種智者穩重的氣質,兩人暢談的話題直接跳脫兩岸文化,上升到藝術意識型態層面

我問他,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他回答:「只要有一人願意理解我的創作作品,我就會開心,就會持續下去。」曾經在書本或是電影影評也看到過這句話,當時覺得很矯情造作,但從他口中說出來,卻是一種對於「藝術工作者」的景仰。我一直覺得「信仰」與「歸屬」,在生命當中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架構一個屬於自己的宇宙觀。但某種程度從和他談話的過程中,我欣賞他的灑脫,對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獨特的思維模式,更準確來說我羨慕這樣的他。我深知現階段,我很軟弱我辦不到,世俗裡我還有太多的包袱與依賴,我放不下這些東西。

如果說只能選擇一位朋友我會選擇他。

渡邊的存在,算是我在兩岸交流平臺裡面,最感動的部分。很喜歡他曾經和我說的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我總覺得在這大千世界,他像是站在一個很高遠的峽谷,遠看世俗的凡塵。前陣子他和我分享的一首歌曲《You can't always get you want》,安定的信仰與力量,最近成爲我歌單循環的歌曲。我擅於直白表達對於一個人的欣賞,每一次對他的稱讚真的沒有誇大,而是真心實意,覺得能跟他做朋友,能認識他,大概是來這個兩岸交流平臺最有意義的事情。很羨慕他,活得很「灑脫、自在與從容」,從他的身上大概讓我更瞭解一件事情,「告訴自己活在當下,把當下活得快樂不遺憾最爲重要。」

他在離開兩岸交流活動前,寫給我的信中最後寫道:「勿忘勿念這個詞我一點都不認同,既要忘掉一些,也要紀念一些,我記得你是特別的,我喜歡的那個人,我尊重的那個人,我敬佩的那個人。我一般反感說俗話,因爲覺得這些話沒有什麼力量,但這一次我還是想說,似乎覺得力氣萬分:加油,心裡有你,希望以後身邊常有你。」

我們還會再見,只是時候未到

三月初新冠狀疫情在中國趨於穩定時,他傳了一則訊息給我:「這段時間還好吧!湖北終於要慢慢解禁了,這段時間我開始準備申臺的資料了,雖然錄取機會好小,但希望有機會去臺灣與你長談,希望你過得好。」

我笑着回覆着:「真好,果然是2019年遇到的最好朋友,我在臺灣等你。」

沒想到一個月過後,發生了我們從未預料的新聞,「暫停今年大陸各地區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赤裸的展現在我們面前,給了一巴掌的現實。

「我明年還能再來嗎?」

「沒事,你來不了,我飄洋過海去見你。」

又想起了那句歌詞:「爲了與你相遇,我每一次呼吸都很用力。」

我大概會永遠記住2020年上半年經歷的這些,2003年的非典當時我還是個不到五歲的孩子,如今我20歲了,會不會20年後的我又將再一次經歷一場疫情革命。想起2020新年看到有人朋友圈願望寫着:「願世界和平,歲月安好。」當時覺得很搞笑,如今想想還是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