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變強,是因爲太舒服」 5個改掉拖延症的好習慣

▲大多數人習慣讓自己活在舒適圈。(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強者給自己找不適,弱者給自己找舒適。」漫長職業生涯中,許多人總不知不覺養成「拖延症」惡習,像是每天賴牀、說好的健身一再延期、工作隨便交差了事。其實有時候,我們越是排斥讓自己變得不舒服的環境,就讓訂定的目標難以實現。《IT時代週刊》分享地產大亨萬科董事長王石秘訣,告訴你「五個變得更強的生活習慣」。

▼大多數人習慣讓自己活在舒適圈,老刻意避開讓自己變得不舒服的環境。(圖/翻攝自IT時代週刊)

一、 拖延的習慣。

我們一再拖延事情原因,主要原因在於這件事會令我們感到不適,因此頭腦產生各種各樣的藉口和誘惑,來促使我們去做更容易的,更舒服的事情。當我們把一件事情定義爲「不舒適」的時候,就會設法拖延到明天。

然而,如果能夠把這種痛苦分解成1000份,變成可以忍受的程度,那麼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建議可以製作一個「戰勝拖延」表格,每次當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完成任務之後就在表格上+1,當完成1000+的時候,拖延的習慣就根除了。

二、 健身的習慣。

不去健身也是因爲我們感到懶惰、不舒適,但是如果每次有意識的讓自己承受一些不適,會逐漸提升自己的忍耐力,一旦養成健身好習慣,反而會依賴於這種不適感的有利刺激,想辦法讓自己更有活力

三、 閱讀的習慣。

平時沒有閱讀習慣的人,總會讀書當作一種折磨。如果能以上述類似方法,建立一個表格,當每讀完一章節就在上面寫上+1。逐漸養成習慣以後,改成閱讀一本書寫上+1,你會發現一個月你甚至能夠讀上5本書。此時你會發現,閱讀對你而言不再痛苦,反而成爲一件習以爲常、有成就感的事。

四、 早起的習慣。

要培養早起的習慣,首先要設定一項讓你有動力起牀的目的,讓你期待隔天的早晨趕快到來。如果你是個貪吃鬼,不妨睡前準備好一頓豐盛的早餐食材

王石說,「我爲自己設定的早起目的相當神奇,是玩半個小時遊戲,因爲我來說很有吸引力。於是,如果我想要6點半起牀,那麼我會鬧鈴定在6點,然後快速起牀,開機時間我會搞定刷牙洗臉,然後熱一杯牛奶,一邊打遊戲,一邊聽着英語廣播。」通過這個方法,便能將不適轉換爲舒適,讓本來很難得事情,變得容易而且備受期待。

五、 寫作的習慣。

就算讀了再多書,如果不寫出來,就不能成爲自己的東西。如果不能向別人表達出來,就不能得到修正與回饋,也無法知道自己的觀點是處於什麼樣的水準

寫作是一個整理自己想法的優良工具,將平時閱讀中的論點整理出來,加以思考,總結成自己的話語。如此一來,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會逐漸加強。不可否認的是,寫作是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你需要整理思緒,並且組織語言將它們表達出來。而且,當你對着電腦的時候,還要排除各種雜事的干擾,這對專注力也是一種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