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有錢咋不上天呢?”爲所欲爲的布蘭森這不就上了嘛

▲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

7月11日,71歲的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與另外5名人員(包括2名駕駛員和3名乘客),首次乘坐自家公司的太空船飛到太空邊緣,隨後安全返回地面。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布蘭森的旅行只算是亞軌道太空旅遊或太空邊緣遊,但仍令吃瓜羣衆們羨慕,套用TVB那句經典臺詞,就是“有錢真的可以爲所欲爲”。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了解日月星辰、探索天空的夢想。古代的冒險家給自己裝上翅膀,結果並未變成“鳥人”,後來有人發明了熱氣球,但早期的熱氣球簡直就是奪命殺手。1893年,奧托·李林塔爾首次試飛滑翔機,可三年後他就在飛行意外中不幸喪生。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出世界上第一輛飛機,終於開啓人類動力航空史。

▲早期的熱氣球

飛上天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飛向太空。1926年,美國人戈達德在馬薩諸塞州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現代液體火箭,標誌着人類開啓探索太空的旅途。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空之旅都是國家層面的操作,它需要國家提供強大的財政和科研支持,甚至曾演變爲一場競賽。顯然,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類夢想的純粹。

所以,作爲人類歷史上首次全商業化的太空旅遊項目,理查德·布蘭森的“有錢任性”,不管成色幾何,都讓太空之旅變得不那麼嚴肅古板,讓我想起上世紀70年代的太空科幻電影《黯淡的星》——在那部電影的結尾,宇航員將飛船碎片當成滑板踩在腳下,表現着超脫一切的戲謔。

布蘭森這次親身上陣,也是一次絕佳的廣告宣傳。畢竟,亞軌道飛行之旅仍屬冒險遊戲,在正式推出商業飛行前,由公司創始人親身嘗試,無疑印證了維珍銀河的商業太空遊計劃具備足夠的可行性。

可別小看了這樣的商業行爲,百年來的人類文明史告訴我們,當一樣事物從國家層面(比如軍用)轉向民用時,往往意味着新藍海的誕生。比如電子計算機誕生於二戰結束後,主要目的是計算導彈或炮彈的運行線路,對軍事武器進行改良,後來電子計算機轉向民用,徹底改變了人類辦公和生活。GPS定位系統最早也是來自軍用,如今已經成爲人類不可缺少的日常工具。

“民用”之所以能打開新藍海,是因爲它面對着更大的消費羣體,更加個性化的需求,進而在市場這個指揮棒下不斷進化。同時,產業化大門的開啓,也會帶動技術迅速進步,進而降低成本。

太空旅行同樣如此,商業運作的介入讓它有了更多“姿勢”與受衆。可以預見的是,在這片商業藍海中,進入的公司會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也會隨之下降。各家公司都會大展神通,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開發出不同類型與規格的模式,消費者可以像餐館點菜般選擇不同套餐。

當然,指望“太空遊”跟坐飛機一樣平民化,在我們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在未來很長時間裡,它都只會是屬於有錢人的遊戲。

維珍銀河的太空遊票價爲每張25萬美元,目前已有超過600人預定。而就在前些日子,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乘坐“藍色起源”首次試飛的票價,競拍到了每張2800萬美元,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載人前往國際空間站的“船票”更是達到每張5500萬美元。

▲維珍銀河公司的第四次載人太空試飛

在此之前,第一位真正的太空遊客丹尼斯·蒂託,於2001年乘坐俄羅斯航天器飛往國際空間站,八天的觀光費用是2000萬美元。人們普遍認爲,這位仁兄能實現這一夢想,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太有錢了。此後的南非商人沙特爾·沃思與美國富商奧爾森,耗資同樣是2000萬美元。談及這筆費用,奧爾森曾說:

“這就像價格和價值之間的爭議。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也喜歡,所以對我來說,它就值這個價錢。”

此後曾兩次體驗同一項目的前微軟高管查爾斯·西蒙尼也說這個體驗超值,因爲“每隔90分鐘,你就能看到春夏秋冬,看到熱帶和南北極,看到黑夜和白天更替。”

所以,25萬美元的入門體驗價,對於富人來說其實並不算什麼,但這場遊戲帶來的快感,卻能吹噓一輩子,也更符合人性。要知道,電子計算機產業發展之初,誰也沒有想到電子遊戲會成爲產業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人類的太空探索也將如此,終究會走向娛樂化。

也正因此,這場商業化的遊戲由理查德·布蘭森開啓,其實最合適不過。這個老頑童曾經駕駛一輛水陸兩棲跑車,以1小時40分零6秒的時間成功打破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世界紀錄;他還曾兩次駕駛摩托艇橫渡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一個乘坐熱氣球橫跨太平洋的人。太空探索對於他來說,儘管是商業運作,但遊戲的“純度”仍然很高。

當然,富人們的燒錢遊戲,也總因高碳而被詬病。根據國際扶貧慈善組織樂施會公開的有關碳排放和貧富差距的調查報告,有錢人的碳排量極其驚人——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製造的碳污染,是全球31億貧窮人口的2倍以上。

調查顯示,1990年至2015年間,全球碳排量飆增60%。佔全球人口10%(6.3億)的富有羣體制造多達5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人口1%(約6300萬)的頂級富豪羣體則製造了15%的碳排放;而全球低收入羣體中(佔50%人口,約31億人)製造的碳排量僅爲7%。

富人的過度碳排放行爲多半與高消費習慣有關,比如頻密乘坐飛機出行,大排量豪車和遊艇等的使用。說到高消費,還有比去太空更燒錢的嗎?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因爲高碳就認爲太空旅行僅僅是有錢人閒着沒事燒包,那麼多少有些因噎廢食。

一百多年來,人類經歷了技術文明發展最快的時期,世界也因此徹底改變。但在人類實現登月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仰望星空,仍然會感到遙不可及,我們仍然是浩瀚宇宙中的嬰兒,夢想仍如胚芽。

所以,太空旅行並不僅僅是有錢人的遊戲,它帶來的鉅額收益和關注度,會進一步推動航天技術的進步,也會讓更多人蔘與到這個夢想進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