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創新藥“出海”潮起!多家藥企接連出手 今年BD數量將刷新紀錄?|行業觀察

財聯社1月14日訊(記者 盧阿峰)歲末年初,創新藥“出海”浪潮再起,宜聯生物、信達生物(01801.HK)、藥明生物(02269.HK)、先聲藥業(02096.HK)接連宣佈對外BD項目。

某生物醫藥上市公司高管楊濤告訴財聯社記者,從近日的BD項目來看,國內Biotech更多的是傾向與MNC們共同開發,提高候選藥物研發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通過BD交易,Biotech企業可以回籠現金、提升業績,進而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

歲末年初 多項BD密集達成

歲末年初,中國Biotech接連達成了數筆BD交易。

今日,宜聯生物宣佈與阿斯利康達成合作,共同探索YL201和度伐利尤單抗的聯用潛力,雙方將共同啓動一項多中心、開放性、I/Ib期研究,旨在評估YL201聯合度伐利尤單抗在實體腫瘤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藥代動力學。

昨日,先聲藥業對外宣佈,子公司先聲再明與艾伯維就在研候選藥物SIM0500達成許可選擇協議。先聲再明將收取艾伯維的首付款,以及最高10.55億美金的選擇性權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時,先聲再明將額外獲得基於該產品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淨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艾伯維有權就大中華地區淨銷售額收取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而1月尚未過半,既已達成多項BD交易。1月7日,藥明生物宣佈與Candid Therapeutics就T細胞銜接子三特異性抗體達成研究服務合作,Candid Therapeutics將獲得該三特異性抗體的全球權益。藥明生物將收到一筆首付款,並有資格收到開發和銷售里程碑付款,總計最高達9.25億美元,以及產品上市後的銷售提成。

1月2日,信達生物宣佈與羅氏製藥就IBI3009達成全球獨家合作與許可協議,授予羅氏IBI3009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益。該筆BD交易中里程碑付款最高可達10億美金。

恆瑞醫藥(600276.SH)的BD交易於去年末達成,其對外公告,將DLL3 ADC創新藥SHR-4849的海外權益授權給美國IDEAYA Biosciences公司。IDEAYA Biosciences將向恆瑞醫藥支付7500萬美元的首付款,研發與銷售里程碑款累計不超過9.7億美元。此外,恆瑞還將收取達到實際年淨銷售額一到兩位數百分比的銷售提成。

相關企業對外BD的火熱,疊加近期政策端利好信號的釋放,也讓二級市場的生物醫藥板塊升溫,創新藥指數(861468.EI)與生物醫藥指數(399441.SZ)接連兩天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前年歲末與去年初,同樣有一波BD浪潮。據動脈網,2023年12月,BD交易金額爲全年最高,爲149.4億美元,百利天恆、翰森製藥、映恩生物接連實現大額BD。而在2024年1月,安銳生物、瑞博生物、藥明巨諾、馴鹿生物等藥企紛紛實現對外BD,且合作方爲阿斯利康、羅氏、諾華等MNC,據美博資本統計,其中跨境資產買入7筆,跨境資產賣出18筆,中國境內交易5筆。相較於2023年1月的10筆交易,同比增長200%。

背靠大廠“好乘涼” 2025BD行情將繼續火熱?

楊濤告訴財聯社記者,從1月份的這些BD項目來看,國內的Biotech還是比較傾向於與阿斯利康、艾伯維等MNC進行深度合作,這不僅可以收穫較好的現金流,還可以藉助海外MNC深厚的國際藥物開發經驗和市場優勢,加速創新藥物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提高相關候選藥物的開發成功率。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融資受限的背景下,中國創新藥企正在通過出海交易形成新的資金來源。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Biotech對外BD交易數量共計138個,同比增長24%;整體對外授權金額達到573億美元,同比增長27%;若單看首付款,則接近50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54%。

在全球研發管線中,目前中國的研發管線佔比達到27%,排名僅次於美國的32%。2023年,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數量首次反超license-in數量,這表明中國創新藥企的全球競爭力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而且,license-out交易近來已不再僅限於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大廠,而是有越來越多的處於早期階段的Biotech加入進來,例如:宜聯生物、康諾亞、先聲藥業等。

“2025年,國內BD項目數量紀錄或許會刷新,因爲Biotech的相關研發項目要繼續下去,在融資環境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出海’或許是唯一的選擇。”楊濤如此表示。

去年達成多項BD交易的康諾亞-B(02162.HK)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未來有BD潛力的管線,第一是有一定臨牀數據的資產,比如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數據,第二是一些更早期、沒有特別多披露數據的資產,但是要求靶點夠新,有FIC的潛力,那麼,國際知名一線基金、海外投資團隊就願意去冒險押注現在看起來前景並不明朗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