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限定!大竈炊年糕 老饕「怕吃不到中秋」趕來下訂一整籠
臺灣早期家家戶戶有大竈,逢年過節就能看見婆婆媽媽忙着炊粿蒸糕,現今要再看見大竈炊煙裊裊的景象愈發少見,雲林縣西螺鎮錢秀鍾阿嬤,在農村中賣菜頭粿、碗粿40多年,迄今仍堅持用傳統大竈柴燒炊煮,農曆年前會製作老顧客委制的年糕、菜頭粿,去年經媒體曝光後,老顧客怕訂不到,中秋節就打電話預訂。
▲早期農村大竈炊煙的景象愈發少見,錢秀鍾阿嬤堅持竈蒸的作法,讓蒸熟的年糕能均勻Q彈。(圖/記者蔡佩旻攝)
農村純樸的田園生活,印象中是阿嬤、阿祖的忙碌的身影,而令人懷念的是那些充滿回憶的香味,71歲的錢秀鍾阿嬤每年農曆12月中旬過後,開始準備製作年糕,沒有防腐劑、沒有香料與任何添加物,只有砂糖融於糯米的濃醇香甜的古早味。
大竈使用粗柴慢火,一個蒸籠放入約50臺斤的年糕,就需要花上12小時以上蒸炊的時間,期間必須不定時加柴、補蒸水、還要費力攪拌濃稠的年糕,製程非常繁複且必須時刻盯着;但阿嬤說,用大竈蒸出來的美味,是其他廚具無法替代製作的。
錢秀鍾阿嬤表示,應景年節年糕、菜頭粿都是年節前纔有製作,是「年節限定」並不是專業在賣,一開始只是村裡的老鄉親吃慣了的口味,不嫌棄而來委託訂製,每年年糕約需製作300多臺斤,菜頭粿則要1千臺斤,阿嬤的女兒廖翠鈴在臺北工作,每年此時都會安排休假返家幫忙製作年糕。
廖翠鈴說,燒柴火炊煮年糕細節繁複,炊煮過程中爲了控制火侯與溫度,連爐口門要開多大都是學問,而蒸煮年糕過程中,年糕會出現假熟現象,每隔2小時必須充分攪拌一次,直到完全熟透,才能起鍋盛裝進盒子固型,所以都需2人輪流休息及看顧爐火。
去年意外被媒體發掘爆紅,有嘉義的民衆特地前來購買,阿嬤說,應該是真的有合口味,今年中秋剛過就急着來預訂一籠50臺斤的年糕,據說是整個公司,老闆與同事們一起合訂,村裡的老顧客今年也都提早拿着容器來排隊預定,阿嬤表示,因體力的關係,能做的就差不多往年一樣的數量,賣完就沒了。
▲農村大竈炊煙的景象愈發少見,錢秀鍾阿嬤堅持竈蒸的作法,讓蒸熟的年糕能均勻Q彈。(圖/記者蔡佩旻攝)
▲一個蒸籠放入約50臺斤的年糕,就需要花上12小時以上蒸炊的時間,期間必須不定時加柴、補蒸水、還要費力攪拌濃稠的年糕,製程非常繁複且必須時刻盯着。(圖/記者蔡佩旻攝)
▲錢秀鍾阿嬤的年糕、菜頭粿是「年節限定」都是年節前纔有製作,年糕約需製作300多臺斤。(圖/記者蔡佩旻攝)
▲經過12小時均勻攪拌,砂糖與糯米融合後呈現金黃色,沒有多餘添加物只有滿滿的古早味。(圖/記者蔡佩旻攝)
【其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