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反算法是信息時代的自省

算法當然是一種技術創新,但時至今日,也更像是一種信息繭房締造者。所謂“XX一時爽,一直XX一直爽”,就是算法實現的效果

算法本身具有迎合屬性,順着用戶的喜愛而來,自然也就製造了信息獲取的舒適區。在這裡面,信息五顏六色,但質地高度守恆,就是偏好的一再重複、用戶被反覆取悅。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被無條件地取悅。據說現在有些年輕人開始反算法了:不點贊、不評論、不關注、不登錄,在APP裡不留任何痕跡。雁過無痕、葉落無聲,通過這種隱形,避免被算法“圍獵”。

反算法,是信息時代的一種自省。這屆年輕人,勇於打破算法所塑造的世界,呼吸一口舒適區之外的空氣

這或許也是網絡精神的一種迴歸,畢竟,互聯網的初始目的,是開拓眼界,是在交流中打破人的慣常認知,而非被同類信息包裹,反而走向一種封閉。

算法當然也有好處,比如效率。通過記錄人在APP裡的操作行爲,進行同類內容的聚合分發,從而省去了用戶自行搜索的時間

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時候刷APP根本停不下來:都是愛看的,閱讀興奮點被反覆刺激,如何割捨得下?

算法還不光是算法,總是看自己愛看的,久而久之,也就深陷在信息繭房裡出不來了。

比如粉絲以刷榜霸屏形式爲自己的偶像應援,大規模地佔據公共輿論;比如養狗和不養狗的人在觀點上的極端對立;再比如前不久一名短視頻博主北大附中學生第一人稱視角,自述該校課程多麼自由,校規多麼人性課外活動多麼豐富,感嘆中學生生活的幸福,遭遇網友或酸或恨的大規模圍觀……

這些現象當事人,多少都能感覺到有種“我看見的,就是世界”那種味道。信息獲取的高度便利,讓同類觀點、口味的人可以快速聚集,從而構建起一個密不透風的信息場域

我自己就有體會。比如作爲一個養狗人士,我的短視頻軟件裡全是各種萌寵視頻。有的時候牽狗在電梯裡,看到別人瑟瑟發抖的眼神,我確實也不理解:有什麼好怕呀?當然,理智告訴我,害怕必然有它的心理學原因,只不過我從來沒接受過類似信息。

所以現在的輿論場,常給人這種感覺:態度越來越堅決,觀點越來越對立,對話越來越困難。巨量同類信息的裹挾,製造了千溝萬壑:我不用去了解其他的知識,感興趣的還看不過來呢;我不必去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我一樣的多了去了。

或許,這就是我們今天反算法、反思算法的目的。通過手機屏幕看到的世界,只有大和精彩還不夠,它更應該多元。畢竟,多元,纔是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

當然,反算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很難。今天算法已經無處不在,在短視頻平臺謹小慎微地避開所有點贊,結果一點外賣,大數據又暴露了。有反算法的態度雖然值得讚賞,但互聯網世界裡生存,如何真正躲開算法?或者說如何讓算法揚長避短?這大概不是某一個個體或者羣體能夠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