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路線 相信算法還是自己選

日前,因爲首汽約車司機兩次私自更改路線,偏離導航,導致女乘客受到驚嚇而跳車受傷。那麼,網約車的路線設計是怎樣的?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網約車平臺會同時考慮時間距離價格因素,最終推薦價格最低的路線。此外,一些大平臺還允許乘客自行選擇路線。根據我國的法規,司機擅自“繞道行駛”是違規的,會被處以罰款

近期,多個網約車平臺尚未將偏離路線導航納入上報系統中,但如果乘客對費用有異議,可在下車後投訴,如果是司機和平臺方問題,可退回差價;如果是乘客自行選擇,則自行承擔。此外,有分析認爲,此次事件中,女乘客使用的聚合打車平臺“高德地圖”應當承擔相應責任,但到目前爲止,“高德地圖”並未發聲道歉,而這類聚合型打車平臺應提高准入門檻,加強體系建設

預估路線

網約車路線規劃儘量讓車費更少

“和自駕推薦走更快、更通暢的路不同,由於網約車會基於里程時長計費,這也需要我們同時考慮時間、距離、價格因素,推薦相對快又相對便宜的路線。”一家網約車平臺地圖事業部負責人表示。

比如滴滴快車,時長費爲每分鐘0.4元至0.8元,里程費爲每公里1.45元至2.15元;首汽約車舒適型,時長費爲每分鐘0.5元至1.2元,里程費爲每公里2.8元至3.5元; 神州專車公務車型,時長費每分鐘0.55元至0.7元,里程費爲每公里2.8元至3.92元。不過,聚合型平臺如高德打車等,乘客並不能準確看到每個平臺的計費規則,僅顯示“預估路線”。

和上述負責人的觀點類似,另一網約車運營負責人也向北青報記者透露,“是網約車平臺的路線推薦算法大同小異。因爲採用圖商的底層算法邏輯相似,網約車平臺本質上還是通過判斷圖商地圖邏輯,再二次判斷路線後,優先選擇距離短的,其次考慮時長,綜合上還是給用戶價格更低的路線。”

上述人士表示,很多時候“快”和“近”很難同時滿足。距離更短的路往往是次幹路或者支路紅綠燈多,堵車可能性更大;而繞遠的高速路或者環路,通行能力更強,只要不極端擁堵,車速通常更快,反倒用時更短。考慮用戶的偏好,讓用戶在安全、快速到達目的地的同時,讓行駛距離儘量短,總花費盡量少,是網約車路徑規劃的核心原則。

此外,行駛途中,平臺也會基於歷史數據車輛的實時車速每分鐘進行一次路徑計算。當新路線預計能節省很多時間,且車費增長不超過一定數字,比如3元、5元,導航會語音提示,建議司機在和乘客充分溝通後,按照新的路線行駛,以儘可能地躲避擁堵。

修改路線

網約車平臺推出路線選擇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在滴滴出行、首汽約車等平臺,已經上線“路線選擇”功能,也就是說,客戶端爲乘客提供多條路線規劃,乘客可以自行修改想要的路線。

不過,因爲高德等平臺是聚合打車平臺,因此如果使用這一平臺打車,則無法使用路線選擇功能。“系統內部只支持修改目的地,路線只能您在行程中和司機協商規劃。”高德客服表示。

上述內部人士還透露:“比較容易出問題的反而是乘客有時候指定路線,結果指定路線費用或者時長比原先規劃的要高,最後乘客不滿意打電話投訴。”

對於這一問題,平臺一般會根據路線是誰指定做出判斷,“如果司機完全按照乘客指定路線行駛,費用是無法退款的;如果退款,有一種情況是司機認可退或者乘客認可退。所以我們給司機培訓的時候,也會讓司機和乘客溝通時說清楚,‘您更換路線按照乘客的路線走,有可能費用會多出一些’,也讓司機提前提醒一下。”一家網約車平臺透露,也就是說,如果是平臺導致的費用問題或者路線問題,一般通過投訴都可以把差價補回來;但如果是乘客自己堅持的路線,就比較困難了。

偏離導航

司機偏離路線平臺並不會收到上報

如果司機偏離了導航,平臺會收到提醒嗎?“其實我們有功能可以針對偏航做上報和給乘客提醒,但是目前這個功能沒開,因爲擔心過度提醒會對乘客造成干擾,引起沒必要的誤會溝通。”一家網約車平臺負責人透露。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司機擅自“繞道行駛”,是違規的。在杭州首汽約車司機偏離路線致乘客跳車一事中,當地調查組發佈的官方通報中提到,該網約車駕駛員的行爲違反《杭州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二)項規定交通部門將依法依規對網約車司機和首汽約車平臺進行處理。

經查,《杭州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二)項規定內容是:駕駛員在從事網約出租車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根據網絡平臺規劃線路或者乘客意願選擇合理路線,不得繞道行駛。此外,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客運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證。另外,根據國家交通運輸部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網約車如繞路等將面臨最高3萬元的罰款。

導航功能

地圖的路線常出現錯誤

不少網友表示,實際上,地圖並非萬能,地圖的路線規劃很多時候也並不合理,比如對於一些新開路線,顯示比較滯後;另外一些小路的指示也時常存在問題。

家住北京的周女士就表示,東四環自己家門口的路線,明明路牌指示僅能左轉掉頭,進入單行路,高德地圖卻顯示僅能右轉,這樣不僅容易撞上對向正常行駛的車輛,並且路線也增加了3公里左右,浪費時間。“打車也一樣,路線規劃都得繞路,這不能怪司機,但我也不知道去哪兒反饋。”

在本次首汽約車事件中,司機稱自己是本地人,知道一條剛剛新開的路線,但導航上沒有顯示,因此兩度想要轉向自己的方向。但剛剛畢業的女學生只能憑藉導航分析司機是否按路線行駛,因此在兩次偏離之後產生恐懼之心。對此,導航的滯後性也是帶來問題的導火索。

文/本報記者 溫婧

統籌/餘美英

觀點

打車平臺應當建立准入門檻

“網約車的路線選擇怎樣合理?很簡單,就是要讓之前的個人喜好決定,變成數字化、平臺化,讓大數據來調度、讓大數據來確定,然後選擇具體路線,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和基本規範,主要的網約車平臺也都是這麼做的。只有這麼做,你才能大規模地、標準化地、體系化地承載起來每天幾百萬幾千萬的一個訂單,所以說,在這個問題中一定要用平臺數據代替人工選擇。”獨立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對北青報記者表示。

針對此次首汽約車杭州女乘客跳車事件,乘客在公開聲明中提到,自己是通過“高德打車”叫到的首汽約車的車輛。丁道師表示:“高德作爲一個平臺方,一開始消費者肯定是首先信任高德的,她通過高德來打到了首汽的網約車。那高德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高德的一個發聲或者道歉聲明,這個我覺得是很存在問題的。”

“像高德地圖等這種聚合打車平臺,它接入了好多小平臺。通過這件事來看,許多小平臺更存在類似問題,要通過這件事情,舉一反三,尤其是以高德地圖爲代表的這種第四方服務平臺,要進行嚴格的准入門檻和合規安全體系的建設,否則將來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安全問題。”丁道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