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麪巷 民國風光──大雜院裡鄉愁百味(下)

飛虎隊牛肉麪。(作者提供)

第二代解家早餐店。(作者提供)

鄉愁的大集合

接近巷口間雜有許多補鞋攤,出巷子大馬路上正是光復後第一家西點麪包店美乃斯。店東羅富雄兄弟是苗栗客家人,承襲日治時期愛樂夢酒家洋菓子師傅的甜點手藝。各種吐司、菠蘿麪包、蛋糕點心的,多是口感鬆軟的臺灣調和口味,他吃不慣。由於也經營美軍委託行(PX)事務,多了許多外國人前來採買,還有個來臺傳教的法國神父思鄉情重,特別提供配方,烘焙出外皮紮實而內裡層次分明、充滿奶油香氣的法國麪包。那些是老外的鄉愁。

另有一位新竹法院的推事夫人湯媽媽,懷念南京家鄉味「桂花鹽水鴨」卻無處可買,只得情商店家協助古法復原。先精選五斤重的鴨身抹鹽醃兩小時,再浸置於桂花醬、薑片、甘草片、八角、胡椒等香料熬煮的醬汁中,蒸煮、放涼即是桂香迷人的南京鹽水鴨了。制鴨所剩的湯汁醃料,恰好製作各種滷味。另一位飛官太太則教他們運用胡椒粉、五香粉、米酒調味烤全雞,令人吮指回味無窮。店裡還琳瑯滿目地掛着湖南臘肉、廣東香腸……,這些是老國府的鄉愁。更別說隔鄰兩間就是上海老天祿了,賣核桃、紅棗、一口酥、綠豆糕等海上點心,賣薰魚、草魚乾、金華火腿等江南風味。那些是老上海的鄉愁。

文相如惦惦腰包,打算今晚去吃老戴的狗肉。

老戴名喚戴尊,人極胖,大聲公,脾氣暴,但這個重慶佬對待老鄉情深義重可真沒話說。民國卅七年他被抓伕到了金門,又開小差躲到新竹,靠蹬三輪車過活。自打娶了苗栗客家女子陳義妹之後,兩夫妻在大陸春前擺起麪攤,賣滷味、陽春麪和四川擔擔麪。善烹調的嫂子每天炒制一大盆客家酸菜,還開發出獨沽一味的酸菜肉絲麪。那爽利的酸菜若搭配老戴以四川辣豆瓣醬燉煮出來的紅油狗肉……唉,硬是要得 ! 這纔是教人魂縈夢牽的鄉愁啊 !

他記得那一夜就着狗肉喝下的,是老酒、眼淚和長江水。「辣子不麻兌花椒,和尚不親帽兒親 !」也是那一夜在老戴的寬解與贊助之下,他決心入行擺起川味麪攤,開始此後追尋鄉味的一生旅程。

這個流浪的靈魂隨即成家,迎娶大街轉角月宮酒家的小姐劉秀珠爲妻。這位來自竹東的媳婦同樣持家、理廚都是一把好手 ! 他甚至不知道客家婦女是否都這麼勤快能幹?

時不時,文相如得往對街東門市場裡頭最大的南北乾貨店──南記行上貨。常常碰上空軍眷村的飛官夫人們,特別是當年大上海的話劇皇后、如今的影視名伶盧碧雲,她一身淡雅旗袍,搭配精緻的盤扣,氣質大方自然出衆 ! 多年後他甚至巧遇過清大教授夫人、紅遍寶島的青衣祭酒徐露,由管家和司機陪同採購,身上永遠是嶄新的旗袍、配套的皮包和鞋子,既講究又派頭,風光無比 !  他看這些女子彷彿生活在雲端,儼然另一個世界的仙子,親切的倒是他蹲下身來揀辣椒時,偶爾有個裹着小腳的江西章老太也在,叨唸她倆孫子大毛(孝嚴)、小毛(孝慈)都在家用功,沒得跟來。

■牛肉麪巷

文相如的小麪攤總在大雜院周遭流動,先是新竹信用合作社門口,再遷到長巷裡美乃斯工廠口,日子平靜安穩。國府遷臺頭幾年,兩岸貿易未能全面禁絕,新竹市面上還能買到正宗郫縣豆瓣醬和一罈罈的四川榨菜,揭蓋後敲破上層薄薄的泥封即可取用,甚是方便。沒多久走私斷貨,遷到成功橋畔的老戴,開始改用岡山基地四川老鄉研發的豆瓣醬,繼續大賣紅油香肉、排骨麪和酸菜肉絲麪。誰料有那麼一天,老塗夫婦終於賭光了家底、典賣了小北平。老戴集資盤下了那爿黃金店面,小兒子給取了全新店名,叫快樂飲食店。恰此時狗肉貨源亦絕,他趁勢棄犬就牛、開發新品 : 用岡山豆瓣醬復原了家鄉小碗紅湯牛肉的做法,再加上美援的麪條、本地的蔥花青菜和自家的客家酸菜。民國四十八年,老戴快樂地端出大新竹第一碗牛肉麪。

然而倔強的文相如不想向前看齊。蓋郫縣豆瓣醬傳統上選用蠶豆,但這玩意兒在臺灣產量稀少,岡山醬乃以本地黃豆取代。「這就不對頭囉 !」他自行用花椒、八角、老薑、紅油、菜油、黑胡椒、海椒粉和記憶中母親的醬料,另創風味獨特的川辣牛肉麪 (同樣配備客家酸菜),店名從此改稱牛肉麪大王。老爺子對正宗川味紅油牛肉的堅持,一如貫徹終身的三民主義信仰,臨終遺言還不忘交代 :「牛肉麪,就是要麻要辣要新鮮 !」

也有許多本地人難以接受那股子八角衝辣味兒,南記行的老闆邱炳楠便是。

邱老闆頭腦靈光、爲人海派,批發生意遍及桃竹苗。彼時大新竹設置許多軍事基地、訓練中心,市郊關東橋、頭份鬥煥坪、關西伙食團、湖口裝甲基地 ……,部隊衆多,食指浩繁。每日凌晨便有伙頭大軍前來採買,聲勢驚人。由於年輕時逃避日本兵役、藏身大陸數年的經歷,他和五湖四海的夥伕老兵格外相與得好。逢年過節,常邀這羣孤身在外地的漢子聚餐話舊,交換各自的鄉味與鄉愁。

他曾在海南島吃過越南牛肉河粉,頗合脾胃。於是央請市場內好友──天津王傑山的老王記包子鋪,一同研發理想中的牛肉麪。先起油鍋將蔥薑蒜等佐料爆香,注入清湯,滾開後下生牛肉片烹調,再陸續放入麪條、青菜、輔料滾熟,最後打入一、二枚生雞蛋即離火出鍋。這碗融合各方做法、清香迷人的牛肉麪,也在新竹登場。

隨着風氣日開,長巷裡補鞋的人少了,吃牛肉麪的人多了。大陸春因有渠道、貨源,遂一條龍燒起牛肉麪來。接着有北方漢子開設的半畝園,賣小米粥、各色餡餅、湯包和牛肉麪。來自黃山腳下的胡柏樑放下鞋椎、改拿笊籬,經營起川六面店。他的兒子小寶古靈精怪,成天扒窗臺看對面店家擺弄麪糰,幾年下來竟也無師自通,搞出一碗碗刀削牛肉麪來。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小寶至今記得那些手臂刺青的老兵,一邊揉麪一邊唱着:「今朝重見天和地,八年血戰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加緊建設爲國增光,不能忘。」長大後他開始瘋狂地收集空軍之翼徽章、美國志願航空隊夾克等飛行抗戰文物,包括飛虎隊的血幅(Blood chit),上頭寫着 :「來華助戰洋人 軍民一體救護」。

六十年後,風流雲散。縣黨部改設新竹市美術館,大棚戶盡數拆除,巷道拓寬了,老店消失了,如今惟餘川六堅守崗位。而當年文相如擺攤的老位置,卻有湖口裝甲新村第二代的秦老大小館新開張。這個川漢子天分高、功底厚、創意足,到此可吃番茄牛肉麪,或麻辣牛筋肉面,或紅油牛肉甜水麪。又或是自行組合厚切牛舌、冷吃牛肚、翹腳牛肉、水煮雪花牛、回鍋牛筋肉、炭香醬燒牛小排,搭配成都甜水麪進食,爲牛肉麪巷帶來味覺的新版圖。「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牛肉麪和我們的民國,仍將休慼與共地走向下一輪新甲子。

融抗戰記憶、四川風味、北國麪食、客家酸菜、閩南湯水、寶島食材於一爐。牛肉麪者,民國之國面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