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資產活了 農民腰包鼓了
一進湖南漢壽縣罐頭嘴鎮福興村,村裡村外、所有溝渠道路兩旁,都種滿了桃樹。“這些黃桃,不少都種在集體所有的‘邊角餘料’土地上,不僅綠化效果好,還能爲村集體增收。”村黨總支書記兼村主任童成友說,“農村資產全部清底、摸清家底,交易時上網,公開透明,比原來值錢多了!”
50歲的村民童國民也有同感,村裡的魚塘,以前承包出去,一畝才收150元;2017年重新承包,平均價格達到300元一畝,村集體一次增收10多萬元。2019年新續包的79畝水池,承包費又漲到了500元一畝。“該值多少錢,村民很清楚。重新測量,我們村裡水域還多出了100多畝!”童國民說,“清產覈資之後,心裡亮堂了!”
“爲什麼這麼關心集體資產?”
“我現在是股東,當然關心價格。”
村裡把資源型資產和固定資產覈定完之後,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總資產1000多萬元,分成3500多股,按規則進行分配,遇到招投標大事,77個股東代表開大會。
福興村是漢壽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縮影。2017年以來,作爲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漢壽縣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源清產覈資,變私下交易爲平臺交易,整改無正規合同發包、發包程序不規範、超長期限發包、拖欠承包租賃費等問題,農村資產活了,村集體收入增加,村民腰包鼓了。
目前,經過3年努力,漢壽縣全縣21個涉改鄉鎮區(街道)、268個涉改村(社區)清理並覈實集體資產總額6.67億元。摸清後的集體資產通過網絡平臺公開招標,給村集體和農民真正帶來了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