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哪裡!」…壓力媽媽瘋了 專家:自私纔是對別人好

親子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圖/達志示意圖

作者:柯琳歐葛蕾迪Colleen O'Grady(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權威)摘自:寶瓶文化出版《媽媽,纔是一切的答案──化解與青春期女兒情緒化衝突》

●精選書摘內容

上百位母親坐過我辦公室的這張紅色皮沙發,她們都是心力交瘁的母親。

大多數的媽媽都會面臨如此的兩難困境:若要當個最盡責的母親,妳得成爲最完美的自己,美麗、熱情、幽默、有活力、有創意、睿智、勇氣十足、善於自省和可信賴。然而,太常去做完美的母親,會讓妳人格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感到自己多餘並且被忽視,這樣持續下去,妳會開始失去朝氣,某些在妳內心深處的東西就死掉了。

看看以下的形容有多少與妳的情況相符:

◎不關注自己會一點一點地損害妳的健康。一週內,這些事情平均會發生多少次?

.很晚了妳還不睡,想要把工作做完。.妳想要放鬆,然而最後卻喝了很多酒,以爲這樣可以放鬆。.妳知道哪些食物是健康的,但爲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最後妳吃了半桶冰淇淋。.儘管連大尺碼牛仔褲也穿不下了,但妳卻想不起來上次運動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妳每一天的髮型都很糟糕,不過看起來,妳還是沒辦法上美容院

◎不關注自己會影響妳的精神健康和情緒狀態。爲了要優先照顧每個人、處理每件事,妳──

.總是在嘮叨,或者覺得很累。.感覺自己被囚禁了,夢想着能逃跑。.只求能好好捱過每一天。.感覺自己只是爲了過日子而活,沒什麼事情有意義。.感到自己讓所有人都失望了。.不管自己做到了多少事情,還是認爲自己很失敗。

▲媽媽有時候會累到根本想放棄。(圖/記者徐文彬攝)

◎不關注自己會傷害妳的人際關係。由於忘了把自己列在任務清單的最前面,使得妳淡出了自己的生活──

.妳不回朋友的電話。.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妳總是在抱怨。.家裡的氣氛一直都很緊張。.家裡的每個人都讓妳自覺做得很失敗。雖然妳不是那種經常生氣的人,但妳發現自己會對女兒大發雷霆,事後才後悔沒有控制好脾氣。.是的,妳愛妳的家庭,但現在,妳不喜歡他們。

諷刺的是,在這些「無私」行爲背後,妳爲了丈夫和孩子奉獻自己,是希望他們能感激妳所做的一切,妳覺得自己值得被感謝。然而,當事情未如妳所願,妳便感到失望、背叛以及不被欣賞。

【無效媽媽信條1:我應該全心全意爲家庭奉獻,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

我對「全心全意爲家庭奉獻」沒有任何意見,但我不贊成這句話的另外一部分:「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

這個無效媽媽信條最瘋狂的一點是,不管妳多努力去滿足家人的需求,永遠都會覺得自己讓他們失望,也永遠無法因爲做到了某一件事而滿意,就像妳永無休止地在進行一件工作一樣,因爲一個家庭的需要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對妳來說,總還會遇到更多的「需要」。

這通常也是媽媽對自己不滿之處。妳自責不已,因爲妳沒有做好所有的事情,還讓家人失望了。妳不開心,苛刻地對待自己,然後,這份苛責將會如藤蔓叢生爬滿妳整個人生。

這個信念的核心就是另一則無效媽媽信條:妳應該把自己放在最後。這是妳把自己排到最後面的原因。真的,這就是除了妳之外,家裡每個人都在妳的任務清單上的原因!

【無效媽媽信條2:身爲媽媽,關注自己是自私的。】

「自私一點」──對於一個母親而言,這是根本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一旦妳不接受,「關注自己」就變成了一種非黑即白的看法。這裡有個例子:「如果我是一個好媽媽,我就不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因爲一旦我照顧自己,就照顧不了我的家庭。」這句話看似很符合邏輯,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我知道是有自私的母親,然而,大多數母親都不是。做媽媽的通常會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甚至大部分媽媽對自己需求的忽視,就像厭食症患者對食物的厭棄與排斥一樣。

請相信我,每週花一小時照顧自己一下,並不會讓妳變成一個自私的母親。事實上,這可以帶給妳能量。爲了照顧女兒和家庭,這些能量是妳告別當「機器媽媽」,成爲一個功能完備的正常人所必需的。

如果堅信「關注自己是自私的」,那麼,妳難免會陷入「媽媽現象」的深淵中,過於關注子女,而忽視了自己。

▲親子的關係從出生開始,到青春期會迎來一個爆炸期。(圖/記者李毓康攝)

【什麼叫做「媽媽現象」?】

記得在很多年以前,我幫女兒穿上了一件可愛的粉紅色公主裝,帶着一歲三個月大的可愛小女兒去逛商店,她看起來簡直太美了,跟她的粉紅色洋裝蝴蝶結是那麼搭,還穿着小小的白色花邊襪子小鞋子

當我們母女倆走在商店的通道上時,女兒獲得了不少的關注,人們先笑着對我說:「她真可愛!」然後他們看着我,很快便轉身離開。從農產品區到整個商店,一直到最後的收銀臺,這樣的狀況不斷髮生。

我放好東西,發動了車子,在駛出停車位之前,我看着後視鏡,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當時剛到下午,而我這才第一次照鏡子,發現昨晚沒有卸的煙燻妝暈花了我的臉頰,我看起來就像剛開完三小時演唱會重金屬搖滾歌手。

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確保我的孩子看起來可愛上,根本沒管自己的外表。結果,她看起來那麼美好,我卻像一個害怕被狩獵吸血鬼

這就是「媽媽現象」。妳以爲把所有的注意力、精力意念都放在照顧妳愛的人身上,就是照顧自己了。其實,這不是在照顧自己,因爲妳忘記了等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妳自己!

什麼樣的恐懼難倒了妳和妳的女兒?

前一刻她還跟妳講心事,下一秒就轉頭不理妳…… (曾經的母女連心呢?)

妳爲她想東想西,她卻嫌東嫌西…… (那個說「我最愛媽媽了」的女孩,去哪裡了?)

她憤怒地對妳大喊:「我恨妳!真倒楣纔有妳這種媽!」 (她爲什麼這樣對我?我做錯了什麼?!)

面對青春期女兒,妳並不是唯一一個快崩潰的母親。

但事實上,真能改善母女關係的不是爲她多付出什麼,而是身爲母親的妳,給了自己什麼

您有滿腹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出來嗎?《ETNEWS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念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