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家 席勒:恐懼心態 經濟衰退元兇

諾貝爾經濟學家席勒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就業市場,比股市更慘,失業率在短時間飆高,卻要花很長時間恢復。圖/美聯社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惡化以來失業人口急速擴大,關於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新聞標題也佔據各大媒體版面,但諾貝爾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Shiller)認爲疫情對經濟的殺傷力沒有這麼誇張,反而是人們的恐懼心態導致經濟不景氣。

席勒表示:「這場疫情和經濟大蕭條不同。當年經濟大蕭條整整延續了10年,之後失業率纔回到12%以下。雖然近日大家都常用經濟大蕭條來比喻現況,但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傳染病大流行,疫情也不至於延續10年,頂多一、兩年就會結束。」

曾在去年出版《敘事經濟學:故事傳染力如何驅動經濟大事件》的席勒認爲,人們內心恐懼往往纔是經濟衰退的主因。他表示:「供應短缺造就各種駭人新聞,讓大家神經緊張。往後數年大家可能都因此不敢去餐廳用餐或出門看球賽。」

席勒認爲眼前的經濟困境與1930年代大不相同,但無法否認美國經濟正受到嚴重打擊,且恐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昔日榮景」。

他在3月初受訪時就曾警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社會恐慌纔剛開始,市場動盪短期內還不會落幕。

他表示:「近日關於美國失業率即將飆至20%的傳言使社會人心惶惶。這樣的恐懼心理反而會讓噩夢成真。」

美國勞工部9日公佈,截至4月4日爲止一週的初領失業救濟人數660萬人高於市場預期原因是各地封城並限制社交距離,使工廠、餐廳、商家被迫歇業。截至4月4日爲止,美國初領失業救濟人數已連續3周超過300萬人。

美國3失業率已從3.5%攀升至4.4%,但近日失業數據每況愈下讓市場更加擔心,4月失業率恐怕高達7.0%至8.7%,創下史上最大失業率增幅

席勒表示:「就業市場比股市更慘,因爲失業率往往在短時間內飆高,卻要花很長時間恢復,可能要多年後纔會完全迴歸先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