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商業模式捲土重來 瞄準「生活不自理」年輕人 陸上門服務興起

大陸年輕羣體「更願意選擇花錢買服務」的消費習慣,與生活環境有關。許多養寵物人士會在旅行或出差期間,僱人「上門餵養」。(藍孝威攝)

近兩年,大陸「上門經濟」不斷涌現出新形態。從上門喂貓遛狗、上門做飯到上門按摩、上門助浴,彷彿一夜回到O2O(Online to Offline)產業爆發的2014年。據界面新聞報導,值得注意的是,與O2O時代通過營運手段刺激市場需求的現象截然不同,五花八門的上門服務形態中,有相當一部分因爲超出了時下年輕人的生活能力範圍成爲了「剛需」。由此看來,缺乏生活技能的年輕人,似乎正在讓O2O以「上門經濟」的方式復活。

上門服務解救獨居青年

不久前,短視頻博主「打工人小張」因爲科普如何乘飛機、如何在星巴克點餐漲粉百萬。在網友們感嘆,現實中還有很多人不清楚這些基礎生活能力時,人們也忽略了當下的年輕人也並沒有掌握上一代人所具備生活技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物資匱乏,很多生活問題都只能靠自己解決。因此對60後、70後來說,踩縫紉機做衣服、修理自行車、組裝收音機、接電線、換玻璃,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活技能。

但隨着市場經濟逐漸繁榮,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變得唾手可得,互聯網又縮短了供需之間的距離,年輕人們並沒有從老一輩身上繼承各種生活技能。於是,當面臨換電燈泡、維修家電、買菜做飯、疏通馬桶等生活需求時,他們也更傾向於選擇上門服務來解決問題。

收納師郭西西觀察,「從2021年上門收納迎來井噴期至今,95後客戶數量增長了將近20%,其中一部分已經發展成爲需要每季上門進行收納維護的長期客戶。而這些年輕客戶平均每年在收納上的花費,爲1萬至5萬元不等。」

在她看來,年輕人之所以選擇上門收納,除了本身不擅長整理家務外,也因爲缺乏時間和精力去收納,所以更願意花錢購買高品質服務,以提升生活幸福感。「兩年前,核心客戶還是收入更富裕的成熟羣體。但現在,許多普通收入羣體對上門收納服務也有很多需求。」

事實上,年輕羣體「更願意選擇花錢買服務」的消費現象,也與生活環境有關。例如在「上門餵養」出現以前,許多養寵人士會在旅行或出差前將寵物寄養到寵物店,或是拜託同事、朋友來照顧。但如今城市獨居青年常常在社會關係方面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因而花錢買服務是更合理的選項。

隨着生活工作節奏加快,年輕人真正用於日常生活的時間被擠佔,因此也更願意花錢購買便利。層出不窮的「上門經濟」形態背後,是年輕羣體追求生活效率和生活質量的新潮流,這也爲O2O再次迎來了上升期提供了市場基礎。

O2O捲土重來

即便是留下一地雞毛,但不得不承認O2O行業的爆發一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數據服務商TalkingData發佈的《2015年上門O2O移動應用報告》顯示,2015年僅上門O2O領域,資本市場就投入了近300億元人民幣。

熱錢的涌入,也給行業的快速崩塌埋下伏筆。爲了快速拓展市場,許多初創O2O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燒錢」補貼的方式吸引用戶,導致市場的供需關係完全依賴於平臺的運營政策。

當時,上海第一家爲客戶提供上門做飯服務的「燒飯飯」爲了快速吸引用戶,僅需幾塊錢就可以吃到星級廚師做的菜;票務O2O推廣業務時,8.8元就能看好萊塢大片,消費者在發展前期享受到了許多優惠,因低價而被吸引。好景不長,2015年下半年起,行業泡沫漸顯,光砸錢不盈利的模式讓許多企業無以爲繼,資本也逐漸迴歸理性。

嘟嘟美甲、58到家美甲業務、上門推拿的「功夫熊」等曾經炙手可熱的上門O2O企業先後曝出勞務糾紛、拖欠工資等問題。消費市場上,消費頻次低、企業只燒錢不盈利、平臺同質化嚴重、資金鍊斷裂等與實際經營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O2O行業迎來了倒閉潮,僅有少數頭部企業依靠早期融資綿延至今。

幸運的是,隨着新一代年輕羣體成爲消費主力,O2O也隨市場需求的出現迴歸大衆視線,只是如今它被冠以「上門服務」的名號。

95後蘇蘇表示,上門服務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幸福感。作爲深圳的獨居青年,快節奏、內卷化是她工作幾年來最大的感受,朝九晚六的工作時間和大小周的休息方式,讓「花兩個小時去做美容」成爲了奢侈。在得知美容師能夠提供上門服務後,蘇蘇美容的頻率由每月一次增加到了每月兩次。即使費用相對於線下服務增加了30%,她仍舊堅定地選擇上門服務。

除了上門美容,每半個月一次的家政服務、外賣和買菜平臺也是蘇蘇生活的「必需品」。在她看來:「互聯網是造福年輕人的偉大發明,能讓我從中獲得滿滿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誰不願意累了一天回到家就在溫馨的家裡吃着熱乎的飯菜呢?」

「上門經濟」催生職場新選擇

企查查數據顯示,中國現存上門服務相關企業共有1.45萬家,涵蓋了外賣、家政、洗衣、美甲、按摩、維修、生鮮等各個領域。不同領域的「上門服務」在爲消費者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例如被稱爲風口職業的收納師,自2021年後逐漸走俏成爲最熱門的新興職業之一。

成爲收納師之前,郭西西一直從事互聯網行業,由於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讓她覺得枯燥,失去了激情和幹勁。2017年,郭西西偶然瞭解到收納師這個職業,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後便全職轉入收納行業。

對於這份新職業和新工作,郭西西表示:「上門服務的門檻不高,只要能吃苦耐勞,就可以考慮進入這個行業。而且從事這行不需要很多成本,跟其他創業投入幾百萬不同,上門收納是用自己的時間和技能來變現。加之它的時間彈性大,自由度高,因此是轉行不錯的一個選擇。」

由於順應了市場的潮流,郭西西如今不僅有自己的收納公司,還開設了收納培訓課程,爲想學收納及想要進入收納行業的人們提供課程培訓。據其介紹,學員的年齡層基本在35歲以下,年輕人佔大多數,而其中,有超過60%的學員有從事收納行業的打算。

「上門經濟」的火爆也伴隨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資質、運營標準不統一等行業亂象。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上門服務的投訴有將近5000條,有消費者反映,上門維修使用三無產品,被騙了一萬多元人民幣;工作人員在未提供服務的情況下,收款跑路;平臺找未經過培訓的家政上門提供服務。由於消費者和服務者開始擺脫線下門店的限制,消費形式變得自由多樣的同時,也導致了售後服務不到位、維權困難等問題出現。

此外,用戶繞過平臺,與服務者私下交易的「跳單」問題在O2O運營模式下也十分常見。用戶會更傾向於尋求長期且穩定的上門服務人員,而服務者也存在躲避平臺抽傭增加收入的動機,因此用戶會嘗試與個人建立私下交易。在此情況下,若O2O平臺與服務人員之間沒有建立信任的合作關係,便會淪爲用戶與服務者的「搭橋」工具,造成平臺收益減少、帶來風險。

據大陸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前獨居人羣快速增長,截至2019年獨居羣體已近9000萬人,獨居率達18.5%,其中還不包括合租住宅中的獨居人羣。在「空巢年輕羣體」規模逐漸擴大的情況下,上門服務的需求無疑會持續增多,催生出一個新的增量市場。在年輕人成爲消費主體的契機下,O2O平臺也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滿足年輕人全新的需求,將原有問題修正,真正把握迴歸的機會。